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唯物主义
作者: 袁似瑶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  唯物主义  现代中国革命  毛泽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革命道路问题是我们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揭示了现代中国革命的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由于能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评述
作者: 齐鹏飞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知识分子理论  “左”的错误  历史经验教训  “左”倾错误  知识分子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事业  理论与实践 
描述: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我们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实践课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对此,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知识分子的处理问题上犯了严重
南昌起义统一战线
作者: 刘松茂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国民党左派  无产阶级领导权  南昌起义  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共产党领导  革命委员会  宋庆龄  主要形式  周恩来 
描述:理论实践,全方位地认识和评价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工农武装暴动”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比较
作者: 吴荣宣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失败  农民暴动  湘赣边界  武装暴动  工农武装割据  无产阶级领导  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形势  革命高潮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工农武装暴动”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性质、内容不同的两个政治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形成的、关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问题的两种策略思想。前者基本上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武装
“工农武装暴动”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比较
作者: 吴荣宣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思想  武装斗争  湘赣边界  武装暴动  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工农武装暴动”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性质、内容不同的两个政治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形成的、关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问题的两种策略思想。前者基本上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武装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再认识
作者: 张树军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过程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著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描述:近年来,党史界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何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依然观点各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形成”的标准认识不同;二是在考察形成问题时,往往从某一篇着作出发得出结论,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当代 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年
作者: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  来源:国防大学出版社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国家领导人理论  马列著作  毛泽东思想 
描述: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当代 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年
共产国际南昌起义
作者: 何建华,吴小松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月指示  国民党左派  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蒋介石  共产国际  武装斗争思想  共产党 
描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壮举,共产国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探讨共产国际南昌起义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价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对全面准确地了解南昌起义及总结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都有一定的意义。
罗明纳兹“八七”会议
作者: 单志华  来源:武汉党史通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罗明纳兹“八七”会议
共产国际南昌起义关系的几个问题
作者: 席香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月指示  中国革命发展  历史丰碑  人民军队  共产国际代表  领导  南昌起义军  周恩来  苏联顾问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历史丰碑
上页 1 2 ... 3 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