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
作者: 佟玉民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游击战争  形成过程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中国原来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这样的国家里领导各族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条道路的开创,不仅成功地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科学地揭示这个理论形成的过程,是党史研究中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尽可能具体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对党的六十周年诞辰的纪念。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作者: 贾蔚昌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领导  形成  红军  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因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关系的几个问题
作者: 席香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月指示  中国革命发展  历史丰碑  人民军队  共产国际代表  领导  南昌起义军  周恩来  苏联顾问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历史丰碑
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作者: 罗跃进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土地革命  红色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革命根据地  道路理论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再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兼评十年来的讨论
作者: 贾蔚昌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问题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基本观点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再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兼评十年来的讨论贾蔚昌回顾1977年,为了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曾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当时(1978年)作者参加了山东省中共党史教材编写组,遇到多年来在党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
作者: 刘保金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  部队  红色政权理论  秋收起义  道路理论  毛泽东同志  井冈山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一九三○年一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发表,是这种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有人认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形成。但是,对于这一理论的起点,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读到此类文章,故不揣浅陋,提出已见,以希对党史的有关研究有所补益。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问题
作者: 杜魏华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红一方面军  攻打长沙  形成  红军  报刊资料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思想  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我国特定国情条件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道路,它涉及到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因此“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创,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对于基本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考察,就是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罗坊会议上提出“诱敌深入”的方针到1931年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既是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新阶段的时间,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间。此后,毛泽东一直把党的工作中心放在农村,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在一个时期内仍占统治地位,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的革命道路才又出现新的局面,毛泽东思想也在新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
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形成的问题
作者: 郝长庆  来源: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形成  战略问题  30年  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革命道路理论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略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作者: 郑德荣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政权  相结合  理论形成  红军  马列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  游击战争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在中国如何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结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两年党史界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及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意
略论任弼时在秋收起义中的贡献
作者: 张检明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作计划  革命道路  革命力量  湘南特委  夏明翰  中共湖南省委  秋收暴动  革命斗争  彭公达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任弼时虽未直接参加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他却是在起义暴发后由中共中央派往湖南调查起义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今后工作计划的全权代表。因此,他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