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 (下)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史教研室资料组写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描述: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 (下)
红色中国杂记 (1936-1945)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  来源:群众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回忆故事 
描述:红色中国杂记 (1936-1945)
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作者: 刘孝良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革命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  马列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中国式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不同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试论八七会议到“六大”的工作转变
作者: 金再及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暴动  新时期  重大意义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秋收起义  中央  社会主义革命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 
描述:从党的八七会议到"六大",即从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变中关键的一年。大革命时期,我党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革命的。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破裂了,过去的同盟者变成了敌人,党从公开转入地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实行怎样的转变?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急迫地摆在我党面前,要求我党作出回答。从八七会议到党的"六大"期间,围绕着这些问题,党在曲折的道路上进行着艰难的摸索。研究这一段历史,不仅对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深入了解我党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尤为必要。
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  来源: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史 
描述: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
中国共产党史稿 (第三分册)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史教研室  来源: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史 
描述:中国共产党史稿 (第三分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册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共党史 
描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册)
作者: 郝国兴,贾蔚昌,徐树绩,韩泰华,蒋绍椿,孙敦璠,张相钧  来源: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共党史 
描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册)
中共临时中央与湘赣边秋收起义
作者: 王松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临时中央  农民暴动  领导  中国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  毛泽东  革命委员会  秋收暴动  主要表现  军队 
描述:一九二七年的湖南秋收暴动(现通常称为湘赣边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八七”会议决议,在农村进行的又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斗争。下面试就“八七”会议与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指导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何时形成问题的几点理解
作者: 魏关松  来源: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二、三年来党史界对毛泽东同志何时形成这一理论存在不同的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