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鲁振祥商榷)
作者: 王福选,阮守应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本形  乡村中心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指导路线  两个问题  基本内容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问题,应该首先明确下列几点: 1、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研究这一“理论”本身的形成?还是研究这一“理论”何时确立为“党的整个指导路线”?笔者认为,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有关古田会议两个问题的研究
作者: 黄少群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古田会议决议  红军  毛泽东  朱德  政治工作  单纯军事观点  代表大会  林彪  陈毅 
描述:有关古田会议两个问题的研究
“工农武装暴动”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比较
作者: 吴荣宣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思想  武装斗争  湘赣边界  武装暴动  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工农武装暴动”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性质、内容不同的两个政治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形成的、关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问题的两种策略思想。前者基本上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模式,强调在革命高潮到来时,直接依靠工农暴动夺取政权。后者主要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主张把武装斗争贯彻始终,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问题)
作者: 杜魏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心城市  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  基本形  工作重心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思想  农村革命根据地 
描述:发展,因此“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创,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对于基本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考察,就是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罗坊会议上提出“诱敌深入”的方针到1931年第一次反
关于一九二九年红四军下山的目的和任务的探讨(读《彭德怀自述》以后)
作者: 李孙强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彭德怀  赣南  无产阶级军事家  红军  自述  井冈山根据地  下山  任务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反社会主义等罪名。十年内乱期间,彭德怀同志又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彭德怀自述》(以下简称《自述》)是彭德怀同志在蒙冤中的严正申辩。他不顾加于他的骇人罪名
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作者: 唐振南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必须以严肃态度对待肃AB团问题(评刘晓农的四篇文章)
作者: 戴向青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总前委  错误  历史文件  中央苏区  红一方面军  毛泽东思想研究  赣西南  运动  中共党史研究  苏区中央局 
描述:刘晓农在《江西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论肃AB团导致的严重后果》(下称文一),第6期发表了《李韶九与肃AB团》(下称文二);又在《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发表了《论肃AB团的原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的赤色工会
作者: 刘晶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力量  总工会  国民党  职工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  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  革命斗争  工会  工人阶级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的赤色工会,是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长约十年时间里,党以赤色工会的形式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了无数次英勇斗争,其中大部分失败了,工人革命力量受到极其惨痛的损失。
相识于八七会议上(邓小平与毛泽东)
作者: 杨亲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相识于八七会议上(邓小平与毛泽东)
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探讨
作者: 冯显诚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卓越贡献  重要课题  湘赣边界  攻打长沙  形成  南昌起义  红军  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文家市 
描述:中国革命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光辉道路,是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发展。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所关注
上页 1 2 3 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