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谈“八七”会议前临时中央五人常委会的历史作用
作者: 周忠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浅谈“八七”会议前临时中央五人常委会的历史作用
部署第三次反“围剿”之功不应只记“柏露会议
作者: 周声柱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部署第三次反“围剿”之功不应只记“柏露会议
红四军入闽第一站
作者: 钟春林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介  红色区域  日至  中共福建省委  大余县  红军主力  南昌起义军  刘士毅  吉潭  朱毛会师 
描述:红四军是根据1月4日至6日前委召集的边界联席会议决定行动的。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号召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坚持内部的团结,领导群众根除不积极的态度,防止放弃边界避免斗争的倾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权政策转变的再探讨
作者: 温锐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策转变  所有制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地权  六届三中全会  苏维埃政府  中共  苏区中央局 
描述: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其地权政策的转变,即由土地国有政策转为土地农民所有制政策(以下简称土地农有政策),史学界长期以来多以1931年2月的苏区中央局决议和毛泽东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为标志,少数则
独立自主原则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根本保证
作者: 毛慧  来源:杭州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红军  独立自主原则  共产国际  根本保证  工农武装割据  马列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思想 
描述:正确处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然而,正如《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主要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把马克思主义
《湘南暴动大纲》考论
作者: 吴荣宣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赣边界  部队  湘南地区  毛泽东  重要意义  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军  江西  汝城县 
描述:1927年7月底,毛泽东在武汉拟订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湘南暴动的大纲》,通称《湘南暴动大纲》.具体分析这一《大纲》的内容、思路及其来龙去脉,对于探讨毛泽东早期的农村割据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毛泽东提出《湘南暴动大纲》是为了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斗争.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述评
作者: 盖军  来源:理论前沿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国以后  研究述评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中共党史  武装夺取政权  周恩来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后,在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科研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周恩来《关于“六大”之研究》一文中的提法为依据,没有什么争论。1976年以后,特别是
应该肯定瞿秋白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贡献:评“农民割据”思想兼与有关同志商榷
作者: 王同起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志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瞿秋白  中国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思想  农民 
描述: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革命的基本战略,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该思想的提出应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为际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反“会剿”时“围魏救赵”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得失
作者: 周声柱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验教训  部队  井冈山革命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  战略决策  战役  军事力量  移动目标  游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围魏救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会剿”时采取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它牵动着这次反“会剿”战役的整个内容,贯彻于其中的全过程,而以往史家对此的研究又有失偏颇。因此,笔者认为,深入探讨“围魏救赵”的战略决策及其得与失,对于总结第三次反“会剿”斗争以至于整个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 董先库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工企业  苏维埃政权  工商业  历史地位  红军  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公营经济  海陆丰  兵工厂 
描述:重要原因是,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从根据地建立伊始,就始终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发展并不断壮大创造了物质条件。 (一)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地革命,这不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