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闽浙赣苏区红色歌谣简论
作者: 梅正强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丰富  红色歌谣  闽浙赣苏区  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  红军  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诗歌发展史  革命运动 
描述: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
作者: 刘保金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  部队  红色政权理论  秋收起义  道路理论  毛泽东同志  井冈山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一九三○年一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发表,是这种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有人认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形成。但是,对于这一理论的起点,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读到此类文章,故不揣浅陋,提出已见,以希对党史的有关研究有所补益。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独创性发展——对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作者: 高放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独创性  中心城市  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共产国际  历史考察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一、以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说明:从1921—1929年毛泽东如何率先实现从城市中心到农村中心的逐步转变。不同意从二十年代初期就已有“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源的看法。二、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形成于1930年初和十年内战中后期,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完善于解放战争时期。不同意这一理论到三十年代后期才形成或者已经完善的看法。三、提出建党、建政、建军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三位一体主要内容的新看法。不采用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作为这一理论三位一体主要内容的传统提法。四、共产国际根据欧洲无产阶级的经验,一直指示中共要以城市工运为中心,即便赞成农村武装斗争,也是作为配合城市起义的辅助力量。毛泽东等人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地继承我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传统,屡次排除国际的干预和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独立自主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独创性发展。苏联学术界至今还说共产国际早就建议中共“以农民暴动来包围城市”.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扬这种独立自主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井冈山红色政权的大发展——回忆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
作者: 韩伟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长汀  彭德怀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德  革命委员会  江西  中国工农红军  陈毅 
描述:一九二九年一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治委员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所部主力离开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回旋子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拓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打破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和“会剿”,创建了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赣南、闽西两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并与
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作者: 黄干周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区域  红色政权  红四军  红军  赣南闽西  罗霄山脉中段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向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秋收起义后的转兵问题
作者: 贺春禧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湘赣边界  部队  攻打长沙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浏阳  文家市会师  战略计划 
描述:一九二七年九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原定战略计划是:起义后兵分三路进攻长沙。但是,当起义部队分别在平江金坪、浏阳东门市及浏阳县城受挫后,毛泽东和前委果断地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将剩余部队带往湘南广大农村去坚持斗争,最后引兵井冈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转兵意义重大,因此,党史界对这一问题都非常重视。然而综观已发的文章和材料,大体都是说在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议上,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与向井冈山进军的。我们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研究,认为这次转兵,不只是取决于那一次会议,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首先,毛泽东和湖南省委许多同志,早就有深入农村或上山去坚持武装斗争的思
星火燎原-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理论
作者: 海军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国情  革命力量  经验教训  大革命失败后  帝国主义  中国革命  学习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一)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面临着十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着革命人民奋起斗争,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英雄气概,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在战斗中,他们摸索着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严酷的革命现实,终于教会了他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创造出
有关红二十军的三个问题-与孔永松、林天乙同志商榷
作者: 王阿寿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红一方面军  红军  郭化若  三个问题  军威  领导人  参谋长  江西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厦门大学孔永松、林天乙同志编著的《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中,有关红二十军成立时归不归红一军团建制;其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成立时的军领导人等问题,看来有出入,特提出商榷.关于红二十军的情况,该书第十九节"汀州整编,军威大震"是这样叙述的:一九三○年六月,在汀州召开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共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上,原则上接受党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命令,决定红军与闽西、赣西南的主力红军进行混合整编,即以红四军、红十二军、红六军为基
论湘南暴动
作者: 吴伟良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宜章起义  部队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朱德  反革命  陈毅 
描述: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革命武装暴动。暴动的胜利,是继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后,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以来的反动气焰。在暴动中,革命风暴遍及湖南十一个县的范围,参加起义的群众达一百多万人的规模;在暴动中,湖南五县(宜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