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徐海泉,虞新胜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研究和开发 
描述: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国家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优质资源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要积极研究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
古田会议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现实意义
作者: 张祖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古田会议精神 
描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古田会议因彪炳史册而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深刻变化的今天,古田会议精神传承的确立思想建党方针保持党的先进、确定政治建军原则大力彰显人民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的依据与途径
作者: 李兴建,刘斌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途径  《概论》课程  利用  井冈山红色资源  依据 
描述:井冈山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概论》课程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可能依据,即《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井冈山红色资源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二是必要依据,即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是《概论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的依据与途径
作者: 李兴建,刘斌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途径  《概论》课程  利用  井冈山红色资源  依据 
描述:井冈山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概论》课程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可能依据,即《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井冈山红色资源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二是必要依据,即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是《概论
论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和运用
作者: 肖发生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资源  传播学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红色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俗的载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鲜活教材。借鉴传播学,有利于提高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有效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李德满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式教学  案例教学  红色文化资源 
描述: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选择、计划、历史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红色旅游中的导游讲解与红色文化传承
作者: 刘红梅,张海燕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导游讲解  红色旅游  传承  红色文化 
描述: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是传承红色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红色旅游中导游讲解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必须采取各种举措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其素质和修养,规范其讲解行为,提高其讲解艺术和水平。
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作者: 马静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众  核心价值观 
描述:内在一致。因而,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拓展传播渠道,打造红色经典,强化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使其成为涵化大众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文化强国视域下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周艳红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  红色文化 
描述: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形态来凸显,红色文化内在地契合了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互为因果,共同促进。我们
试论井冈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作者: 熊来平,郭艳梅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育  核心价值观  井冈山 
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1.挖掘内涵,做好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继承转化;2.分类施教,提升教育的引导力;3.关心群众利益,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4.强化实践,养成自觉行为。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