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血火铁军:纪念南昌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十周年
作者: 晓农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张发奎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共产国际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李立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八一起义 
描述:中国革命的胜利,得力于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军队——从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人民解放军。这支军队的主力就是闻名于世的朱毛红军。她诞生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中,成长壮大于罗霄山脉中段
叶挺将军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述评
作者: 叶铭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作用  叶挺 
描述:叶挺将军在南昌起又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卓著的功勋.首先,他培养了支忠实于党的、有很强战斗力的、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井将部队主力带到南昌,发动起义;其次,叶挺的部队是南昌起义时的主力,有
论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理论贡献
作者: 张运洪,马风实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改革政策  毛泽东  理论贡献  八七会议 
描述: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次会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去向作出了原则性的决策。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在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将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
论三湾改编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意义
作者: 徐国栋,刘晓农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大意义  三湾改编  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描述: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的伊始,针对如何将旧式军队和农民武装为主要成份的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三湾改编期间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作者: 鱼恩平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广州起义  平江起义  历史画卷  总指挥  百色起义 
描述:起义的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毛泽东、陈毅、彭德怀、邓小平等许多耳熟能祥的人物都会下子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的确,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开拓者和人民军队
朱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的军事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泰然  来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理论实践  土地革命战争  朱德  贡献  江西 
描述:;1928年5月至1930年10月:朱德为打破敌人军事进攻,不断创造军事理论;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朱德为打破敌人军事围剿,不断发展军事理论;1934年10月:朱德为领导红军突围,不断充实军事理论。朱德在游击战、运动战、大兵团伏击战等方面形成的整套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朱德在南昌起义中
作者: 倪良端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军队  国民党反动派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  朱德  军官教育  革命武装斗争 
描述:1927年8月1日凌晨,清脆的枪声震响南昌城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打响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中共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参谋团成员的朱德
"二七"陂头会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作者: 刘文泉,肖小华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经验教训  "二七"陂头会议 
描述:"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使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下了其历史功绩.但也
“二七”陂头会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作者: 刘文泉,肖小华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二七”陂头会议  经验教训 
描述:"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使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下了其历史功绩。但也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
作者: 陈毓述,苏若群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共产国际  联共(布) 
描述:)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但由于南昌起义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发动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转折"的烙印。我们既要看到其在处理南昌起义有关问题上不足的面,又要肯定其作出的贡献。
上页 1 2 ... 17 1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