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二七"陂头会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作者: 刘文泉,肖小华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经验教训  "二七"陂头会议 
描述:"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使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下了其历史功绩.但也存在对形势的判断脱离实际,错误地估计了赣西南党和干部队伍的现状,伤害了部分干部等历史局限性.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七”陂头会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作者: 刘文泉,肖小华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二七”陂头会议  经验教训 
描述:"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使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下了其历史功绩。但也存在对形势的判断脱离实际,错误地估计了赣西南党和干部队伍的现状,伤害了部分干部等历史局限性。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
作者: 肖小华  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则  途径  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 
描述:红色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但必须进行合理开发、转化,赋予其更多的教学元素后,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红色资源可以转化为现场体验场所,课本讲授内容、互动研讨专题、教材等,在转化过程中要遵循政治性、现实性、思想性、真实性等原则。
土客籍矛盾与井冈山斗争
作者: 肖小华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客籍矛盾  表现  危害  井冈山根据地 
描述:土客籍矛盾曾严重地影响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是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被错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客籍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随着客籍人大规模的迁入,土客籍在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产生矛盾,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则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以及土地革命的进程。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
作者: 肖小华  来源:继续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问题对策  干部党性教育 
描述: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载体,让学员穿越时空界限,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克服了传统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枯燥无味、针对性不强的不足,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潮流。但由于红色培训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阐述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客籍矛盾的由来与影响
作者: 肖小华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籍  井冈山斗争时期  客家人  湘赣边界特委  居民  毛泽东  宁冈县  井冈山根据地  袁文才  矛盾 
描述: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中特意指出:"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界限……我们的区域内,宁冈、遂川、酃县、茶陵,都有土客籍问题,而以宁冈的问题为最严重。"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2000多年前从北方数省在战乱期间先迁到永新、泰和、吉水等地、然后再逐步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也包括"南宋五季之扰"时从河南洛阳、江苏金陵等地迁来湘赣边界的避战难民。这些早来的占据了平地和良田
井冈山斗争时期因土客籍矛盾而被错杀的红军将领
作者: 肖小华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斗争时期  投机分子  湘赣边界  党员队伍  农民武装  宁冈县  根据地建设  朱昌偕  布尔什维克党 
描述: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中曾感叹:"‘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毛泽东之所以发出如此感叹,除了当时的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党员队伍中混杂着许多投机分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土客籍矛盾、宗族思想、地方主义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那么土客籍矛盾是什么?它对根据地建设又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井冈山斗争时期因土客籍矛盾而被错杀的红军将领
作者: 肖小华  来源:世纪桥·纪实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中曾感叹:“‘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毛泽东之所以发出如此感叹,除了当时的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党员队伍中混杂着许多投机分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土客籍矛盾、宗族思想、地方主义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那么土客籍矛盾是什么?它对根据地建设又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一、土客籍矛盾的由来 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唐朝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等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由于来得比较早,他们占据了平原和良田。而客籍居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广东梅州及福建泉州、莆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因为平原地带被先来的土籍占据, 他们只得住在山脚下或山里。他们讲的是客家语言, 又客居在别人的地盘上, 故被称为客籍。土客籍矛盾指的就是这两大社会群体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矛盾。 客籍人最早的移居方式是一种春至冬归候鸟式的迁徙,即“初住茅棚,每岁腊闭户入,春来器皿不丢”。但由于路途遥远,来去耗时多,多有不便,于是有些拓荒者便举家迁徙。这个时期,由于规模不大,加上土籍居民因劳动力缺乏,又有多余的田地和山地,因此他们对客家人的到来并不表示反对。
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客籍矛盾的由来及不良影响
作者: 肖小华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客籍矛盾  井冈山根据地  产生原因 
描述:土客籍矛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曾给予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是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被错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湘赣边界土客籍矛盾产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进行概述。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