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有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作者: 聂扬  来源:知识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方  红色资源  德育功能 
描述: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特点和教育现状等,对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有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内容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相应合理化建议。
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作者: 黄爱国,杨桂香,刘善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赣边界  意义  秋收起义  特点 
描述:本文通过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的回顾与思考,阐述了这次起义的四个特点:一、对中国革命的独特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二、拥有独特的主、客观历史条件;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端;四、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创新精神的典范,团结奋斗的楷模。
论红色文化的四大特点
作者: 魏登云  来源:沧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性  红色文化  民族性  特点 
描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文化融于一体,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四大特点,即民族性——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之根脉;人民性——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之动力;时代性——红色文化与时俱进之生命;开放性——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之法宝。
《古田会议决议》文风的特点及启示
作者: 张寿伟,徐辉杰  来源:科技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古田会议决议  文风  特点 
描述: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经典力作,《古田会议决议》的文风体现出了鲜明朴实、文字凝练,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分析透彻、操作性强,问题集中、思想深刻等特点,笔者结合特点,从优良文风的内在根源、时代特征、逻辑要求三个方面认识《决议》的启示意义。
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与规律
作者: 肖绍聪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教学评价  规律  红色资源  特点 
描述: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具有运动性、体验性、多元性等特点,它们共同决定了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的特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逻辑起点的,在评价标准上是以学习评价为主要内容,在评价取向上注重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形成的特点
作者: 蔡峰  来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  特点 
描述: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经历了近乎两年的修正和补充的过程 ,其形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以苏联经验为重要参照 ,以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为必要保证 ,以调查研究为基本途径 ,以群众利益为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下红色文化传承的特点和新途径分析
作者: 朱喜峰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内涵  特点  新途径 
描述:历史与现实已经有力地证明:红色文化这一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不仅极大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而且已经成为我们党创建一切先进文化的根基,它所承载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既是我们的特色,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增长,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除了其原来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外,它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越来越显现
具有地方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政策——柴山保根据地的开辟初探
作者: 陈士农,林浣芬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曹学  敌人  地方特点  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红枪会  红学  大地主  豪绅地主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全党都在探索中。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党先后在十一个省主要是在湘、鄂、赣、粤地区领导了多次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同志把湖南秋收起义的部队带上井冈山,“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找到了我国革命
井冈山红色文化
作者: 兰晓程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时代意义  特点 
描述:本文通过研究比较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特点,分析井冈山红色文化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三湾改编的思想政治教育解读
作者: 聂平,谢安民  来源: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三湾改编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描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进行了人民军队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过程中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过去相比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堪称我党独创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端,对现代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意义。
上页 1 2 ... 34 3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