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井冈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人  井冈山精神  故事  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20年代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秋收起义80周年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0周年大庆。为纪念这个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此,我刊特编发《井冈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文,并约请有关专家进行评点,与广大读者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作者: 赵荣强  来源: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斗争精神  武装反抗  工农武装割据  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领导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朱德、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党又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明珠,宁冈(散文)
作者: 许春华,张惠民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霄山脉  八角形天窗  湘赣边界  井冈山斗争  红四军  散文  中国革命历史  毛泽东  井冈山会师  明珠 
描述:河畔,巍峨耸立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当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铁军,滚滚向前,汇集于龙市,“朱毛”两双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井冈山会师。 这清清的茅坪河,敞开了井冈山人的情怀;袁文才打开山寨门,迎来了毛泽东,迎来了革命军。从此,茅坪成了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所在地。
试析古田会议前朱德与毛泽东之争①
作者: 窦春芳,苗体君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毛泽东  朱德  争议 
描述:朱毛会师后,军人出身的朱德及朱德率领的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正规部队,与一介书生的毛泽东及毛泽东率领的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农民军,二者之间在融合的过程中,在许多问题上出现分歧是必然的,但最终通过争论,为红四军
朱德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卓越贡献
作者: 庹平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南昌起义  朱德  贡献 
描述:致力整顿思想,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意志;建立新的军事指挥制度,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直接指挥;制定铁的纪律,转变作战形式,提高新生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后,朱德带领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朱毛会师前后兵力考
作者: 李戈瑞  来源:军事史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决定性因素  战略战术  军事决策  战争目的  兵力 
描述:,分别在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带着两支不同类型的武装,在革命形势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况下,通过“赣南三整”和“三湾改编”对两支起义部队所剩下的少数兵力,进行了重组和改编,成功地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
准确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作者: 李国权  来源:历史学习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峙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及时总结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 
描述: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正确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进军途
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
作者: 阮嘉明  来源:军队党的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实践  宝贵精神财富  建军原则  才溪乡调查  思想政治建设  战斗精神  中国革命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  军魂  福建上杭 
描述: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的重大意义。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围绕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把马克思列
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制度探析
作者: 王建强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主制度  红军  士兵委员会 
描述:基层政治工作;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帮助维持军纪。因而,这一制度成为红军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意义深远,毛泽东曾将其与"支部建在连上"相提并论。然而
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作者: 刘润为  来源:陕西教育(行政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颜色及其象征意味,恰好与我们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品格情操、精神气质形成了异常完美的“同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善用“比兴”,因而人们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
上页 1 2 ... 87 88 89 ... 92 9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