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南昌起义中的安徽籍将领
作者: 任家绪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起义军  南昌起义  黄埔军校  运周  会昌  国民革命  叶挺独立团  国民党军 
描述: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军阀旧时代的夜空,迎来无产阶级军事新时代的黎明。在这划时代的枪声中,诞生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也同时造就了一批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军事英才。安徽籍将领孙一中、廖运泽、聂鹤亭,廖运周就是此时升起的几颗璀璨夺目的将星。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在江西信丰隆重举行
作者: 施国兴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党史研究室  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  军事科学院  江西  挖掘  游击战争 
描述:2010年1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苏区精神研究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主办,由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中共信丰县委、
论闽西妇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脊梁作用
作者: 王园珍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支前  闽西妇女  脊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党军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环境下,闽西客家妇女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以特有的勤俭、刻苦、坚韧和坚强的毅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支前运动,为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
作者: 李芸,叶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军队  古田会议  南昌起义  听党指挥 
描述:,这是一个艰辛又复杂的历史过程,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听党指挥”原则解决了军队听谁指挥和为谁打仗的重大问题,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魂,是“八一精神”的本质特征,更是使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和保障。
古田会议对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及其启示
作者: 王继凯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古田会议  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 
描述:课题的历史解答,是中共党内民主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集体智慧的创新成果.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和科学价值,对今天进行党内民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问题的几点体会
作者: 冯建辉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  武装起义  中国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集体智慧  中国共产党  城市中心  毛泽东同志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它是我党奋斗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则做了最主要的贡献。在教学中讲授“农村包围城市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 王长江  来源:政工导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路径  内涵式发展  献身使命  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血脉  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  传承功能  文化精髓  精神旗帜 
描述:的底蕴厚积功能。通过汲取其文化精髓,传承其文化血脉,深扎其文化之根,对于培育官兵品格,增长官兵智慧,推进部队内涵式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确保部队绝对忠诚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吴小娜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红色资源  实效性  运用  高校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及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智慧结晶,是涵盖了物质、精神、制度等多种形态的历史遗存,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以渗透与运用,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品德的培育
伟大的开篇——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作者: 石仲泉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武装斗争的开端,可以视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伟大开篇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毛泽东无疑是创作这个伟大开篇的主要代表,但它也凝聚了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贡献。
湘赣边秋收起义在宜春
作者: 黄河,朱吟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秋收起义  革命史  八七会议  宜春市  人民  区域活动 
描述:等7个县市区。工农革命军的第三团则驻留在铜鼓前后共23个日日夜夜。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伟人的气魄和超人的智慧,把这场震撼中外的起义指挥中心设在铜鼓,使得宜春人民有幸亲身经历和感受这场起义的壮举,并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百折不挠,英勇奋斗,把宜春人民革命斗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上页 1 2 ... 8 9 10 ... 29 30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