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井冈红旗映日红——井冈山革命斗争回忆(下)
作者: 欧阳毅  来源:纵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红  敌人  湘南  部队  永新  红军  井冈山革命斗争  毛泽东  朱德  陈毅 
描述:1928年6月13日的龙口大捷后,在“不费红军三分力,活捉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的歌声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毛泽东、朱德趁热打铁,派出红二十八团开往安福,红二十九团开往莲花,红三十一团驻扎永新的石灰桥、吉安的天河一带,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作者: 梁红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论渊源  保障农民利益思想  毛泽东 
描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思想,为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其理论渊之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还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 孙伟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部队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文化遗存,它具有政治性、战斗性、时代性的特点,在正本清中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在聚焦使命中匡正官兵战行的目标取向,在创新发展中确保培育践行的生机活力。
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
作者: 李贤海,李文瑞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界定  红色资源  思考  概念 
描述:民众习俗与心理需求,科学区分和正确处理红色资源""与"流"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概念界定才能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体现其固有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教育价值。
八一南昌起义前夜
作者: 王心钢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临时中央  汪精卫  张发奎  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军事将领  总指挥  九江地区 
描述:1927年,中共临时中央制定湘、鄂、赣、粤4省秋收暴动计划,并委派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九江地区策动张发奎之第二方面军武装起义。正在中共紧锣密鼓准备起义时,汪精卫在庐山召集唐生、张发奎和东征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视角下的红色资源运用
作者: 时玉柱  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党性教育  红色资源  创新 
描述: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哺育下,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人品、道德,为社会主义事业锻造德、、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赣南师范学院致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作者: 肖池平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A)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品牌  重点研究基地  革命精神  苏区精神  人文社科  赣南师范学院  文化资源  中国共产党 
描述:阵地和苏区文化开发利用库为宗旨,致力开展苏区历史、苏区精神和苏区文化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前沿性与可读性相结合、长期性与系列化相结合的基地品牌。
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以江西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为例
作者: 杨昌鸣,赵真,成帅  来源:中国园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景观  保护规划  感知  风景园林  分散型 
描述: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葛镇为典型案例,对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合理利用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特有资源,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力争准确地、客观地呈现感知的信息,从而提升其红色文化景观的整体感知质量。
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以江西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为例
作者: 杨昌鸣,赵真,成帅  来源:中国园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景观  保护规划  感知  风景园林  分散型 
描述: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葛镇为典型案例,对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合理利用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特有资源,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力争准确地、客观地呈现感知的信息,从而提升其红色文化景观的整体感知质量。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主要观点评析
作者: 王福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长时间  理论形成  观点评析  毛泽东选集  学术界  主要学术观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史 
描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进行了长时间地、全方位地研究和争鸣,所发表的文章多达200余篇,见仁见,众说不一。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