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历史启示
作者: 王力,肖贵清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毛泽东  历史经验  农民利益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在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使贫苦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苏区贫苦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成功范例为解决当代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轨迹
作者: 张文娴,常宝红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  认识过程 
描述:2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由于中国共产党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不成熟等原因 ,使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 ,呈现出正确与错误的认识并存 ,以及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作者: 王湘云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索  大众化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领导民主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还结合中国社会革命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并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问题
作者: 杜魏华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红一方面军  攻打长沙  形成  红军  报刊资料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思想  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我国特定国情条件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道路,它涉及到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的标志
作者: 黄允升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革命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实际出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向何处去?还要不要革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些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作出回答。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与
青年毛泽东研究长河中新的里程碑:读《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有感
作者: 高菊村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执行委员会  副主任  唐振南  文献出版社  谁主沉浮  杨胜  青年毛泽东  五四时期  毛泽东研究  农民运动 
描述:《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于2013年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唐振南。序言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杨
毛泽东与“二七”陂头会议
作者: 任重,诸山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陂头会议  土地革命  毛泽东 
描述:“二七”陂头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不仅对赣西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全面开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为党领导的整个土地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
关于“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的行踪问题
作者: 宁教奎,张检明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八七”会议  负责人  毛泽东  湖南  省委  行踪 
描述:一九二七年十月八日,《彭公达同志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中指出:“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和彭公达回湖南召集旧省委及各负责人会议,宣传中央新政策之精神及改组湖南省委。
试论秋收起义前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变化
作者: 肖子华,陈钢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描述:"马日事变"后,毛泽东从注重农民运动逐渐转向了注重军事运动,并逐渐产生了他这一时期的军事战略思想。湘赣边秋收起义为毛泽东提供了第一次军事实践,在组织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再认识
作者: 张树军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过程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著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描述:近年来,党史界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何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依然观点各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形成”的标准认识不同;二是在考察形成问题时,往往从某一篇着作出发得出结论,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