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谭政报告》对《古田会议决议》的继承创新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 冯宪书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继承  政治工作  历史文献  创新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历史上的两部经典文献,是体现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两座丰碑。《谭政报告》与《古田会议决议》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这种继承创新对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著者文摘]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发展探析
作者: 张理甫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社会学  红色文化  发展路径 
描述: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要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塑型”,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通过
论当代视域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建设拓展模式
作者: 吴群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建设  中央苏区  拓展模式 
描述: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使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和革命精神的传承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央苏区高效而又有创新性地发展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对当前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湾改编对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作者: 段照明,周志海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性原则  三湾改编  层次性原则  中国  思想政治工作  军事史  军队 
描述:中存在的问题,三湾改编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毛泽东在改编工作中所体现的四条原则:政治工作要坚持主客体一致性原则、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层次性原则、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实践性原则、政治工作创新要坚持实用性原则,我们今天仍要坚持好、发展好。[著者文摘]
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陈俊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红色文化  认同  民众 
描述: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民众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欠佳。这就需要通过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遵循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推进红色文化进学校等传播策略来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略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
作者: 胡剑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红色文化  时代性  战斗性  传承性  大众性 
描述: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湘赣边界孕育、产生、发展的革命文化。与当时的其他文化相比,井冈山红色文化有着大众性、时代性、战斗性和传承性等四个本质特征。
略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
作者: 胡剑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红色文化  时代性  战斗性  传承性  大众性 
描述: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湘赣边界孕育、产生、发展的革命文化。与当时的其他文化相比,井冈山红色文化有着大众性、时代性、战斗性和传承性等四个本质特征。
红色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形态
作者: 张颢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红色资源  精神形态 
描述: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进程中生成的以革命遗迹作为物质载体的精神形态.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井冈山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延安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飞跃,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论三湾改编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意义
作者: 徐国栋,刘晓农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大意义  三湾改编  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描述: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的伊始,针对如何将旧式军队和农民武装为主要成份的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三湾改编期间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者: 胡庆祝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引兵井冈  历史意义  毛泽东 
描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引兵井冈对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