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毛泽东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历史性贡献
作者: 顾兴斌,胡松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毛泽东  贡献  理论与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实践
中共在党军队关系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古田会议决议历史价值的再认识
作者: 黄华,尹兵  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中国共产党  军队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在总结井冈山斗争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正确提出和解决了从思想上把中共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的党和从政治上把工农红军建设成真正人民军队的问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关系认识上的重大飞跃,从而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为中国革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最后胜利开启了大门。
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
作者: 单淮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八七会议 
描述:八七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主义”道路“本土化”的创新结合,确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共产国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新探
作者: 张雄,苏进球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  中共六大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中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共产国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新探
建设红色文化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建设红色文化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论古田会议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之历史贡献
作者: 杨泽娟  来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  保持先进性 
描述:党的先进性问题,一个有着长远历史和深厚渊源的问题。古田会议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开辟出了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几十年来,它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论“红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 汤红兵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时期  大革命失败  历史文化  革命精神  历史教学  中国共产党领导  德育功能  红色文化  革命斗争 
描述:红色文化近年来非常时髦的名词。什么红色文化呢?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包括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的载体,具体指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能体现伟大精神的革命事件、遗
毛泽东中国现代化道路: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视角
作者: 郭根山  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生平事迹  毛泽东(1893  1976)  画册 
描述:毛泽东中国现代化道路: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视角
也谈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单淮先生商榷
作者: 赵小石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单淮  共产国际  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  武汉市 
描述:八七会议在共产国际指示和国际代表参与下召开的.八七会议有功绩亦有遗憾,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三次左倾错误于此已见滥觞.要客观准确评价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既没有"第一次实现‘主义'道路‘本土化'的创新结合",更不是"确立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上页 1 2 ... 16 1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