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 周应官,万长青  来源:求实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红色政权  农村根据地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联系和区别  道路理论 
描述:(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一九二七年瞿秋白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吗?
作者: 彭志远,艾晓宁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武装斗争  中共中央  瞿秋白  长期存在  武装暴动  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史研究 
描述: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雏形,初步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建设问题,是党内最早注意理论上说明这个重要问题的,并认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作者: 王勤  来源:吉安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毛泽东  工农武装革命  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 
描述: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作者: 曾长秋  来源: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部队  思想渊源  秋收起义  暴动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袁文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风”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
古田会议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 陈福才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建设  战斗力  古田会议决议  新时期  自身建设  红军  重要性  改革开放  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29年年底,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至今巳过去60周年了。六十年来,古田会议的精神,它指引着我们的党和军队的建设胜利走向胜利。今天,我们的国家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的党
“八七”会议后的武装暴动与河北革命形势
作者: 李洁清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八七”会议后的武装暴动与河北革命形势
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作者: 鲁振祥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城市  苏维埃政权  武装起义  红军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城市中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形成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构成了不同于俄国革命先占城市、后占农村的另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对
论AB团的覆灭
作者: 戴向青,罗惠兰  来源:求实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蒋介石  暴动  屠杀  反革命  江西  罪行  土豪劣绅  国民党右派  共产党 
描述:反共反人民的АБ团为配合蒋介石即将发动的反革命政变,肆无忌惮地公开勾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反动武装,制造惨案,屠杀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蒋介石及其帮凶——АБ团的激烈斗争,并在“四·二”暴动中一举摧毁了АБ团组织,谱写了江西历史光辉的一页。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军事经济思想
作者: 胡名义  来源:军事历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重要条件  军事经济思想  经济力  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思想基础  学习毛泽东  经济的  中国工农红军 
描述:的主要军事经济观点,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工农武装的存在和发展要有足够的经济力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要开展武装斗争,就必须解决工农武装的物质保障问题。毛泽东早在红军创建初期就强调指出,工农武装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地位新探
作者: 赵晓石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伟大意义  古田会议决议  无产阶级  历史地位  红军  毛泽东  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的长期革命实践所证实,也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古田会议决议》的伟大意义并非仅限于此。如果我们试着变换一下考察的角度,即把《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把它同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
上页 1 2 ... 3 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