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南昌起义中的元帅们
作者: 周龙  来源:新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共产党员  张发奎  国民党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元帅  中国共产党  贺龙 
描述:贺龙 1921年7月23日,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率部到达九江。这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贺龙自幼就心向贫苦人。党中央派专人来找他,把决定举行武装暴动的消息透露给他,希望他能带部队参加。贺龙当即
南昌起义
作者: 林木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人民军队  南昌起义  中共 
描述: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只有12万人口的南昌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这枪声是中共打响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最初,中共领导人是想联合在九江的国民革命
南昌起义背后的故事
作者: 金一南  来源:湖北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瞿秋白  起义时间  南昌起义  革命领袖  共产国际  故事  张太雷 
描述:"八一"并非原定起义时间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庭、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是人们熟悉的中共早期革命领袖,而鲍罗
关于“八七会议”会址的争议
作者: 苗体君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定一  “八七会议”  郑超麟  周恩来  邓小平  会址 
描述:八七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八七会址,在20世纪50年代曾流传有是在江西九江的说法;周恩来后证实八七会议不是在九江开的,而是在武汉开的;陆定一也曾两次赴汉实地寻找,指认开会的地方就是汉口
近十年来南昌起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 杨建成,黄立军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南下广东  若干问题  统一战线  南昌起义  研究综述  共产国际  李立三 
描述:一、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 1.谁先提出南昌起义的。(1)南昌起义是由李立三、邓中夏等人在九江提出的。7月16日中共中央主张“依靠张发奎回粤徐图发展”,并指示广东省委做好迎接第二方面军回粤的准备。7月
为什么说中共中央对发动南昌起义有一个认识和酝酿的过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立  国民党左派  汪精卫  张发奎  颜昌颐  工农群众  聂荣臻  罗明纳兹  东征  中央常委 
描述: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反共后,一方面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另一方面又竭力煽动张发奎"清共"。在汪精卫的影响下,张发奎态度动摇,形势十分险恶。当时叶挺等同志率领的部队,因奉命"东征讨蒋"已开往九江
南昌起义准备阶段若干史实之再探
作者: 罗时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庐山会议  南昌起义  中央委员  聂荣臻  准备阶段  周恩来  江西  邓中夏  回忆说 
描述:《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史探》),对南昌起义准备阶段的一些史实,也曾作过一些粗浅的探讨。张侠同志在《研究》中提出了可能举行了两次庐山会议的看法,我赞同此说。另外,我认为九江会议似是
贺龙与南昌起义
作者: 朱泽云  来源:春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谭平山  共产党员  张发奎  国民党  起义军  南昌起义  周恩来  江西  贺龙 
描述:贺龙在九江让出列车给叶挺部队先行出发,自率二十军殿后,沿途又收拢了300多名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于1927年7月26日进驻南昌,受到江西各界民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那风云变幻的日月,这一天发生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件。这天,武汉汪精卫的"左派主席团"公开提出了
谭平山与“八一”南昌起义的始末
作者: 巫忠  来源:佛山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决策者  谭平山  南昌起义  领导者  组织者  中国共产党 
描述:谭平山是最早接受中共中央指派主持召开九江会议,策划组织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组织成立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政治机构,参与有关解决土地问题、财政问题和镇压反革命等重大政治决策,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张国焘在南昌起义后的境遇
作者: 刘小花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瞿秋白  张发奎  共产国际代表  南昌起义  暴动  南方局  张国焘  罗明纳兹  周恩来  张太雷 
描述:1927年7月29日,正当南昌起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之际,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突然收到张国焘自九江发来的两封密电。张国焘在密电中说":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我到再决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说起
上页 1 2 3 ... 4 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