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文化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作者: 钟利民,刘丽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性  功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文化 
描述:功能,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接受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意志品格教育: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
作者: 彭勇,胡达道,阳芸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野外生存生活  教育  红色资源  大学生  井冈山 
描述:的有效融合,既可使大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生活技能,提高身心素质,凝练团队精神,又可使其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是一种有益于传承井冈山精神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
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意志品格教育: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
作者: 彭勇,胡达道,阳芸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野外生存生活  教育  红色资源  大学生  井冈山 
描述:的有效融合,既可使大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生活技能,提高身心素质,凝练团队精神,又可使其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是一种有益于传承井冈山精神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
红色资源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作者: 徐力  来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路径  红色资源 
描述:交融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打造优良的军营红色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践履笃行,让红色精神内化为官兵的人格品质。
关于秋收起义文献《湖南致中央函》的探讨
作者: 于化民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秋收起义  毛泽东  党史文献  八七会议 
描述:观点和主张虽然并不被当时的中央所接受,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有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价值,与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一道,构成毛泽东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起点,为全面考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珍贵的文献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资源应用
作者: 冯捷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园精神文化  历史进步  校园文化  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  现代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技能  革命事迹  革命历史 
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长期革命与建设革命建筑物、文献,以及对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进行承载的各种载体等。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产生的具
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刍议
作者: 黄三生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机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文化 
描述:和红色心态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为确保红色文化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功能发挥,需要构建红色文化的保护机制、创新机制和接受机制。
有关红二十军的三个问题-与孔永松、林天乙同志商榷
作者: 王阿寿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红一方面军  红军  郭化若  三个问题  军威  领导人  参谋长  江西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看来有出入,特提出商榷.关于红二十军的情况,该书第十九节"汀州整编,军威大震"是这样叙述的:一九三○年六月,在汀州召开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共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上,原则上接受党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命令,决定红军与闽西、赣西南的主力红军进行混合整编,即以红四军、红十二军、红六军为基
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作者: 邹博清  来源: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描述:通过分析研究红色资源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环境,提出了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红色题材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红色题材的思想政治
浅析洪秀全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城市攻击战与农村包围城市比较
作者: 许昌和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战略  洪秀全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中国共产党  太平天国起义  “城市攻击战“战略 
描述:呢? 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一、从两支革命队伍的力量对比来看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已有数万之众,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当时中国人民还没有接受先进思想,不具备一定觉
上页 1 2 ... 4 5 6 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