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 胡竹林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  青少年群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道德建设  新情况  健康成长  新挑战  未成年人 
描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没有放松过,他们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作为幌子,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渗透,妄图腐蚀我国的青少年,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领域,还
毛泽东在荆竹山和李家坪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作者: 单润芝,贺永泉,摄  来源: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工作  工农革命军  人民群众  部队  毛泽东  陈士榘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纪律教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大家一定要和王佐司令的部队和山上的人民群众搞好关系,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转引自陈士榘:《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随后,他有针对性
周逸群对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
作者: 孙学军  来源: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殊贡献  南昌起义  周逸群 
描述:周逸群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南昌起义找到了主帅,找到了主力军,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周逸群赤胆忠心尽力挽救危局。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作者: 程东旺,黄伟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范式  红色文化  价值形态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 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历史启示
作者: 王力,肖贵清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毛泽东  历史经验  农民利益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在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使贫苦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苏区贫苦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成功范例解决当代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作者: 程东旺,黄伟良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范式  红色文化  价值形态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作者: 程东旺,黄伟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范式  红色文化  价值形态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作者: 王员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观点和方法,对苏区社会历史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略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的经济思想
作者: 李崧,吴善群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中央苏区  经济思想  邓子恢 
描述:,调查研究,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经济建设路线,苏区的经济建设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央苏区实际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互助合作思想、财政管理思想、金融流通思想等。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者: 李铁明,严小龙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基于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创造性地提出了首先从农村改革的战略思想,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农村包围城市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政治发展之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