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
作者: 佟玉民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
关于“八七会议”的主持人问题
作者: 王志新  来源:中国青年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八七会议”的主持人问题
刘伯承回忆录 (第一集)
作者: 刘伯承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报告文学  中国 
描述:刘伯承回忆录 (第一集)
毛泽东同志与湘赣边秋收起义
作者: 刘益涛  来源:党史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毛泽东同志与湘赣边秋收起义
汨罗江畔的烽火——平江秋收起义纪事
作者: 方强  来源:新华月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汨罗江畔的烽火——平江秋收起义纪事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
作者: 佟玉民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游击战争  形成过程  中国革命战争 
描述: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中国原来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这样的国家里领导各族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条道路的开创,不仅成功地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科学地揭示这个理论形成的过程,是党史研究中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尽可能具体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对党的六十周年诞辰的纪念。
关于红四军出击闽中和东江的两次军事行动
作者: 蒋伯英,蓝荣田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中  发动群众  纵队  红军  东江  出击  革命斗争  军事行动  闽西苏区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一九二九年红军第四军在闽西期间,曾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两度离开闽西革命根据地,向闽中和广东东江地方出击。对于这两次军事行动的评价,党史界众说不一。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和效果,我们把自己在工作
关于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问题初探
作者:暂无 来源:学习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问题初探
关于南昌起义评价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作者: 黄少群,梁尚贤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南昌起义评价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对秋收起义两件文物的质疑》的答复
作者: 宋俊生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秋收起义两件文物的质疑》的答复
上页 1 2 3 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