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深化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夏绪仁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德育  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 
描述: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党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作者: 徐芳,杨扬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问题  红色文化  网络传播 
描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由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信息展示多样性、红色网络信息多样化、信息传播快捷及时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当前,各种制约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应依靠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红色网络吸引力等途径来推广和完善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
论红色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
作者: 钟久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红色资源  大学生  价值 
描述:红色资源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提出了有效运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策略。
热用红色资源的冷思考
作者: 卞月东  来源: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源创新  革命历程  冷思考  部队建设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描述:红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积淀的丰厚红色文化理当在部队建设中传承与弘扬。当前不少单位注重运用红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值得肯定。然而,随着红色资源开发加快
试论古田会议精神表达的情感与理性
作者: 李艳波,马春萍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性与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  古田会议精神 
描述:古田会议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仅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更应该有理性的表达方式。本文正是从古田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感性与理性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需要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需要理性行动。因此,加强古田会议精神中的理性引导是时代的要求。
拓展红色资源 创新教育模式
作者: 匡胜,陈胜华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模式  红色资源  创新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对党员、干部及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深度开发红色资源 丰赡校园红色文化
作者: 张岚岚,魏代强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红色资源 
描述:窗口;用红色资源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把红色资源链入校园网络,大力拓展传播红色文化的广域平台。
试论古田会议对延安整风运动的影响
作者: 兰雪花,曾庆裕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整风运动  古田会议决议 
描述: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和1942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史上两次重大的思想建党活动。这两次活动虽间隔13年,却发生着内在联系。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延安整风运动遵循古田会议精神,开展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达到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
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历史渊源与实践路径:基于《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的思考
作者: 杨国伟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践路径  历史渊源  军人  核心价值观 
描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传承了《决议》和《报告》的主要精神,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对《决议》和《报告》的创新
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 张泰城,魏本权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  公民教育  价值 
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在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领域,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公民教育的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将公民教育延伸为寓教于旅、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