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毛泽东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作者: 陈登贵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基础  国家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在
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地图分析⑧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读《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的启示
作者: 陈淑玉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  重点地图分析  “工农武装割据”《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教学  历史教材 
描述:一、读示意图,分析示意图的历史特征。1.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形成了新、旧军阀对立的局面,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军阀以“革命”为幌子,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社会新、旧军阀间的矛盾
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全党的确立
作者: 卢尚纯  来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确立  指导地位  毛泽东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于1930年,但这一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全党所接受。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指导方针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加深,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指导地位终于在全党确立。
试论周恩来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贡献
作者: 王秋香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乡村为中心  工农武装割据  周恩来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突出而又独特的贡献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首探中国革命新道路 ;通过对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思想。
井冈轶闻
作者: 王阳春  来源:雨花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县委书记  中国红军  中国革命  毛泽东  袁文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王佐  宁冈  中国工农红军 
描述:袁、王被害后,当时的宁冈县委书记何长工向毛泽东报告了事情的经过,毛当即表示“杀错了”。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旧址,是巍峨群山、苍茫林海,飞瀑流泉与高山田园风光相融合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井冈山景区,"
南昌起义前后的陶铸
作者: 李新市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铸  敌人  敌军  部队  南昌起义  起义军  广州起义  蒋介石  会昌  叶挺 
描述:陶铸(1908—1969),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年仅19岁的陶铸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在客轮上与肖克结成生死与共的战友 1927年7月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史研究述评(上)
作者: 刘晶芳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革命形势  中国共产党  党史研究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曲折的时期。这十年,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转折,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倍受研究者关注。上个世纪40年代,在延安整风中,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曾对十
南昌起义前后的陶铸同志
作者: 李新市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铸  南昌起义  钱大钧  中国共产党  匡庐中学 
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战争中,经过战争的考验和磨练,我们党培养了大批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高级指挥员,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在战争中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为党和人民贡献
陈毅在红四军“七大”前后
作者: 石言,英才,居成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前委书记  红军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九月来信”  李立三  井冈山  陈毅 
描述:,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于5月任军委书记。陈毅和毛泽东、朱德,同是红四军的缔造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陈毅那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崇高政治品质,已放射出照人的光芒。
“八七会议”之后的陈独秀
作者: 胡明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描述:的事实证明陈的忠告是有远见的。陈拒绝参加“六大”,但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方针仍高度关注。在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宣传策略发生争论,并在检讨大革命失败与当前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意见相左,导致与中共最后的分手。
上页 1 2 ... 15 16 1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