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作者: 辛锐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一性  红色文化  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红色文化形成于我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统一性,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试论毛泽东战略思想初创时期形成与发展: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例
作者: 文支佐  来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进攻  退却  战略思想  毛泽东 
描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逐步认识到要放弃攻打城市(长沙)而转向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从军事意义上来说:这既是战略却退又是战略进攻,从客观意义上来说:秋收起义实战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问题,并把这一真理从秋收起义中推向了早期中国革命道路。
《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作者: 吴文春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 
描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主要理论内容已形成,二是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福建古田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新阶段,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古田会议决议》与《谭政报告》二者关联性分析及启示
作者: 杨爽  来源:理论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继承  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  创新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两个经典文件。考察研究《谭政报告》的形成背景、过程以及内容,可以发现它和《古田会议决议》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对
红色文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作者: 朱新春,吴兆雪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红色文化 
描述: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
作者: 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  文化资源 
描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可以丰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效
漫谈红色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赤子(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旅游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歌曲  革命精神  时代内涵  文化价值  文化热潮  中国共产党  着红色 
描述::红色旅游路线持续火爆,红色影视剧目闪亮荧屏,红色经典餐厅生意红火,红色革命歌曲唱遍大江南北,红色收藏持续升温,红色展陈活动此起彼伏、绚丽夺目……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红色激情。这是当代人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红色
试析南昌起义土地政纲与起义前后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关系
作者: 陈洪模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中共五大  南昌起义  土地政策  八七会议 
描述: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在1927年8月1日起义胜利后,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相关政策,以及“没收二百亩以上大地主的土地”具体标准。这一土地政策在后来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而被批评。实际上,这一土地
红色文化的社会地位与教育价值的探讨:以江西赣文化研究为例
作者: 李井红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社会地位  赣文化 
描述:、民俗等方面,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弘扬赣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经过演化与发展,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的社会地位与教育价值的探讨:以江西赣文化研究为例
作者: 李井红  来源:神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社会地位  赣文化 
描述:、民俗等方面,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弘扬赣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经过演化与发展,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页 1 2 ... 14 15 16 ... 17 1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