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序
作者: 杨胜群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民主  唐振南  生平思想  谁主沉浮  五四时期 
描述: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第一部新著,五四时期之秋收起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革命崛起的时期,毛泽东正值青年时代,
红色资源在高校党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作者: 陈京辉,何莉辉,王婧,魏可嘉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课教学  红色资源  党课教育  大学生党课 
描述:党课教育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丰厚的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党课教学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结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发展以及当前国内国际复杂的形式可以发现,将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党课教学中,用新的视野和角度开展高校党课的理论研究对于党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作者: 黄海波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文化  价值  挖掘  生命力 
描述:红色文化不是自古就有,是在中国特殊的时期逐步形成,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岁月创造并接受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创新,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和发扬良好的革命精神、集体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提供理论基础。
用红色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作者: 杨华  来源:统计与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运用策略  必要性  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 
描述:红色文化具有着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与利用对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用红色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作者: 李林,张晓宾  来源:知识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高校 
描述: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本文主要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分析研究,旨在找到一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找到历史的依托和精神的归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它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红色资源
作者: 王凯鹏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描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红色资源的运用不够,运用原则不合理,教育内容流于表面,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需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的研究,在合理的运用原则上,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红色资源
作者: 王凯鹏  来源:学理论(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描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红色资源的运用不够,运用原则不合理,教育内容流于表面,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需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的研究,在合理的运用原则上,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古田会议精神对军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启示
作者: 曾维涛,郭国强  来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群众路线  古田会议精神 
描述: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官兵聪明才智;使命担当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勇于直面官兵现实问题,解决基层建设难题。
为什么说中共中央对发动南昌起义有一个认识和酝酿的过程?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立  国民党左派  汪精卫  张发奎  颜昌颐  工农群众  聂荣臻  罗明纳兹  东征  中央常委 
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7日(或18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动问题。会后,中央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派聂荣臻、贺龙、颜昌颐三位同志组织前敌军委,聂荣臻为书记,立即去九江,以
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探讨
作者: 李玉妹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上正式以中国的革命道路提出,以及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其进行总结,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革命道路最终形成。本文就其理论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及研究
上页 1 2 ... 13 14 15 1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