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秋收起义后的转兵问题
作者: 贺春禧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湘赣边界  部队  攻打长沙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浏阳  文家市会师  战略计划 
描述:农村去坚持斗争,最后引兵井冈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转兵意义重大,因此,党史界对这一问题都非常重视。然而综观已发的文章和材料,大体都是说在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议上,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与
秋收起义历史意义的再认识——纪念秋收起义60周年
作者: 孙晓钟  来源:理论观察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装斗  中国现代史  中国革命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历史意义  再认识  陈独秀  军队  右倾机会主义 
描述:60年前爆发的秋收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解放后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著作,都以一定的篇幅记载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作者: 方小年,刘晋玺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无产阶级领导权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  毛泽东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大革命时期  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 
描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似乎早已成定论。但是,近几年来党史学界对此提出疑义,主张始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我们认为,以上观点都有失之偏颇之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应以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作者: 方小年,刘晋玺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道路  旧民主主义  反动统治  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革命胜利  革命领导权  革命武装  中国革命史 
描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似乎早已成定论。但是,近几年来党史学界对此提出疑义,主张始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我们认为,以上观点都有失之偏颇之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应以
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
作者: 肖发生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定位  转化  提升 
描述: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的拓展和提升离不开党史研究的深化和正确的红色资源观的树立。红色资源有效的转化不仅需要在红色资源的开发模式上共享,转化方式上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还需要在教育对象上因时、因人施教。
对《红四军入闽第一站》一文的商榷
作者: 康模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华  郭凤  学界专家  宁都  喜讯传来  张鼎丞  四都  文中  政治部秘书长  刘士毅 
描述:大量革命老前辈的回忆录,还有党史学界专家、学者的文章著作,写到红四军首次入闽的时间和地点,历来都认定红四军于1929年3月首次入闽长汀,如闽西最早的革命领导人邓子恢、张鼎丞同志在《闽西的春天》一文
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作者: 樊安群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朱德  周恩来  八·七会议 
描述:对南昌起义的评价问题,由于周恩来长期坚持低调,在党史宣传上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即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未超出"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定论。似乎在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关头,南昌起义
“红色文化与中国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吴茜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化  日至  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  理论问题研究  红色文化  发展道路问题  中共党史研究  精神传承  理论与实践 
描述:2014年11月1日至2日,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红色文化与中国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
民国丛书 第三编 77 历史·地理类 严机道年谱、弘一大师年谱、苏曼殊年谱及其他、徐志摩年谱
作者: 王蘧常,林子青,柳亚子,柳无忌  来源:上海书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民国丛书 第三编 77 历史·地理类 严机道年谱、弘一大师年谱、苏曼殊年谱及其他、徐志摩年谱
李立三:南昌起义的发起者
作者: 李思慎,刘之昆  来源:今古传奇·人物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革命根据地。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立三却认为对革命态度摇摆不定的张发奎不可靠,倒不如就在南昌发动一场暴动,或许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 1927年7月19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抵达九江,召开了党史
上页 1 2 ... 74 75 7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