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析《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条件
作者: 陶传铭  来源:中国军事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毛泽东  历史条件 
描述:本文阐述了《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条件,指出:马列主义关于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是《古田会议决议》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石,党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军队政治工作若干理论原则是《古田会议决议》赖以形成的思想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读《古田会议决议》
作者: 潘妮娜,褚娇娇  来源:传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古田会议  党的建设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实践过程中,坚持心系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工作作风,形成并通过了中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党建军决议——《古田会议决议》。这一决议是毛泽东
召开会议必须立足于解决问题和教育同志——重读《古田会议决议》感悟如何提高党的会议质量效率
作者: 施敏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同志  党的作风  会议 
描述:的营养剂”。80多年后重温古田会议,深感会风朴实、务实,否则便不能解决思想建党这一根本问题。回顾这次会议,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毛泽东与朱德古田会议前的分歧:“集权”还是“分权”
作者:暂无 来源:共产党员(河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伍若兰  大柏地战斗  “八七”会议  大余县  士兵委员会  分兵游击  革命斗争  革命战争时期  军事工作  大汾 
描述:1929年1月14日黎明,“陈毅与朱德、毛泽东一起,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当晚,大汾歼灭守敌一个营,随后日夜兼程向大余县城进发。而当时的大余县城并无敌军设防,所以红军不费一弹就占领这座县城。但当时的“大余县毕竟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革命斗争基础的地
古田会议决议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读毛泽东《给林彪的信》
作者: 刘宝玉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红四军  革命根据地  思想路线  罗霄山脉中段  毛泽东  党的领导  单纯军事观点  团体主义  思想理论基础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读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刘宝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次公开发表的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的信,是我们党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关于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它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和...
古田会议精神中国革命中的实践与弘扬
作者: 黄少群,张弛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胜利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古田会议精神 
描述: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纲领的确立和对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的根本确定。古田会议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这一精神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得到了实践和进一步弘扬,相继形成
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提出
作者: 孙钢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政治局  文献档案  毛泽东  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  常委会议 
描述:八七会议前后的几次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上山”的思想。本文试图根据党的会议文献档案对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综述于下。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地位新探
作者: 赵晓石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伟大意义  古田会议决议  无产阶级  历史地位  红军  毛泽东  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的长期革命实践所证实,也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古田会议决议》的伟大意义并非仅限于此。如果我们试着变换一下考察的角度,即把《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把它同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地位新探】
作者: 赵晓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伟大意义  古田会议决议  无产阶级  历史地位  红军  毛泽东  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的长期革命实践所证实,也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古田会议决议》的伟大意义并非仅限于此。如果我们试着变换一下考察的角度,即把《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把它同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
湘赣边秋收起义宜春
作者: 黄河,朱吟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秋收起义  革命史  八七会议  宜春市  人民  区域活动 
描述:等7个县市区。工农革命军的第三团驻留在铜鼓前后共23个日日夜夜。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伟人的气魄和超人的智慧,把这场震撼中外的起义指挥中心设在铜鼓,使得宜春人民有幸亲身经历和感受这场起义的壮举,并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百折不挠,英勇奋斗,把宜春人民革命斗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上页 1 2 ... 4 5 6 ... 915 91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