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作者: 樊安群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朱德  周恩来  八·七会议 
描述:对南昌起义的评价问题,由于周恩来长期坚持低调,在党史宣传上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即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未超出"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定论。似乎在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关头,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学校
作者: 孟昭群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红军  学校合并  教导队  红军大学  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政治委员  学员  军事政治学 
描述:1 92 7年到 1 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者坚持把办军事院校放在重要地位 ,通过办院校培养干部 ,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初创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学校
作者: 孟昭群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红军  学校合并  教导队  红军大学  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政治委员  学员  军事政治学 
描述:1 92 7年到 1 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者坚持把办军事院校放在重要地位 ,通过办院校培养干部 ,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初创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卫生防疫
作者: 陈松友,刘辉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经济文化  中央苏区  国民党军队  卫生条件  传染性疾病  中国共产党领导  卫生防疫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描述:病原菌的传播,中央苏区疫病流行,给苏区军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经常性围剿,在苏区内大烧大杀,而且“在撤退时将许多死尸故意抛置或埋葬在工农群众的住宅里,以图制造瘟疫
从西湖会议到八七会议——一个研习提纲
作者: 王观泉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瞿秋白  研习  西湖会议  时空概念  共产国际  八七会议  提纲  国共合作 
描述:。二,曾经被多次写入共产国际决议和一些国际领导人嘴中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完成民权革命里程中壮大起来,将其转化为新民主革命并继续革命向社会主义远程目标前进。在这场政治较量、武装斗争的五
李立三:南昌起义的发起者
作者: 李思慎,刘之昆  来源:今古传奇·人物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央政治局委员。1967年,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被逼入“四面楚歌”的艰险境地。当时,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与国民党的张发奎联手回到广东建立
略论聂荣臻在南昌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王惠兰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发奎  方面军  武装起义  部队  南昌起义  政治工作  聂荣臻  周恩来  国共合作  八一起义 
描述:中共广东区军委特派员,不久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重要职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汉开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必要时组织党所领导的北伐军与张发奎武装分离,举行起义.周恩来向军委
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同“左”倾错误斗争片断: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作者: 詹成养  来源: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生平事迹  中国 
描述:,忍辱负重,在纠正"左"倾错误中作了种种努力、尝试和探索,为我党反"左"倾错误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过程中,党内普遍存在着以革命急性病为特征的"左"倾盲动倾向,加上共
南昌起义前后的陶铸同志
作者: 李新市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铸  南昌起义  钱大钧  中国共产党  匡庐中学 
描述:,陶铸同志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国共再次合作,经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同志营救出狱。陶铸同志出狱后,党任命他为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陶铸同志回到延安,曾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启示
作者: 王焕福,潘健  来源:广西党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井冈山斗争时期  中国革命实践  革命道路  历史性飞跃  工农武装割据  历史启示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启示。正确认识国情,是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认清国情,乃是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形势由高潮转入了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
上页 1 2 ... 36 37 3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