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4支红十二军
作者: 卢庆洪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东南  政治部主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政委  红一军团  参谋长  中国共产党  闽西苏区  国民党军 
描述:这4支红十二军,虽然番号都被取消了,但他们的功绩,将永垂史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并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创建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中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刍议
作者: 王生杰,赵守仁  来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农民问题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  中国国民革命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民运动讲习所  井冈山 
描述: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刍议王生杰,赵守仁东方历史的巨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为依托,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
古田会议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探讨
作者: 徐凯旋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建设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是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三是红军中存在的问题。古田会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
南昌起义前后朱德对讲武堂同窗开展统战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 李冀中  来源: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朱德生平思想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朱德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及早期军事思想”学术研讨会;朱德与滇军及南昌起义研讨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与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窗好友朱培德、王钧、金汉鼎、杨池生、杨如轩、范石生等人有着重要的关系,他充分利用这些同窗关系在江西省及南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南昌起义武装力量的培养和增强,为起义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南撤部队保存实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统战工作的成果主要
全文: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与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窗好友朱培德、王钧、金汉鼎、杨池生、杨如轩、范石生等人有...
少年毛泽东
作者: 毛岸青,邵华,邓湘田,鲁杰民,王以平  来源:京华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青少年  邓小平著作  工作  江泽民著作  毛泽东著作 
描述: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
作者: 张林学,王庆新,佟剑秋  来源: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云南省  地方政府  工作  宋任穷(1909  2005) 
描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
苏兆征在八七会议前后
作者: 禤倩红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广州迁至武汉办公。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一些领导人分别从国内各地相继前往武汉工作。为适应国内形势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全国工人运动,1927年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四支红十二军
作者: 卢庆洪  来源:军事史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并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创建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我党在鄂东南、闽西地区先后成立了四支红十二军.现将其各自的战斗历程作一介绍.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原因探析
作者: 王亚红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描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源于其对中国国情的准确认识,正是基于这一准确判断,使其能够认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及日常工作重心必须转入农村的必要性,据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作出了能取得胜利的战略部署,这些都离不开毛泽东的个人素养,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秋收起义前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创造性贡献
作者: 绳晓旭  来源:保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描述: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转折点,秋收起义则是实现这个转折的开端。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在关于打什么旗帜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和工作重心转移等问题上,根据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对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页 1 2 3 4 ... 74 7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