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陈毅同志对古田会议的历史贡献
作者: 李大清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贡献  陈毅 
描述:陈毅对古田会议的贡献主要有:一、及时反映红四军的情况,正确反思毛泽东的主张,为中央指示提供可靠依据,确立了古田会议的指导思想。二、正确把握中央精神,执笔起草“九月来信”,为古田会议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三、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为古田会议奠定了组织基础。四、参加“新泉整训”,大力协助毛泽东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从《古田会议决议》中感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精髓和要义
作者: 肖金华  来源: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集中  民主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就如何贯彻民主集中制提出了许多思想和方法,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要求,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准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本质,切实弄清我们应代表谁的利益诉求、表达谁的意志主张、如何规范主体行为等基本问题。
导演阐述继承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
作者: 张曼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能量  人文景观  采茶戏  导演  历史文化  文化传播  继承 
描述:赣南是我的家乡,我曾经是一铝土生土长的采茶戏演员,是赣南这块红土地养育了我,我熟悉这片红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是,那些风云厚重的历史,那些热血喷的人和事,常常萦绕在心,共至和我的老乡一样,植入了血液。描写它,记载它.是一种永远感恩的赤减,是一种小能忘怀的本能。
秋收起义后的转兵问题
作者: 贺春禧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湘赣边界  部队  攻打长沙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浏阳  文家市会师  战略计划 
描述:农村去坚持斗争,最后引兵井冈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转兵意义重大,因此,党史界对这一问题都非常重视。然而综观已的文章和材料,大体都是说在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议上,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与
朱德指引上井冈的开国中将唐天际
作者: 宋凤英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四野战军  副部长  反“围剿”  井冈山斗争  安仁县  千峰寺  湖南军区  时雍  防空部队  国民党军 
描述:的革命生涯中,唐天际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万里长征,率部参加过百团大战、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为革命立下卓越功勋。从黄埔求学到参加南昌起义唐天际原名唐文,曾用名时雍、大标、天济等,1904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安仁
追寻悲壮──重访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作者: 轩遄  来源:文明与宣传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毛泽东  秋收暴动  八七会议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文家市会师  中国革命史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名扬天下。74年前,秋收暴动失利的三路人马,就是在这里集结会师,兵罗霄,上山割据,进军井冈的。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座墙垣高大,四进两厢的砖木结构古楼。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风侵雨蚀
追寻悲壮──重访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作者: 轩遄  来源:文明与宣传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毛泽东  秋收暴动  八七会议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文家市会师  中国革命史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名扬天下。74年前,秋收暴动失利的三路人马,就是在这里集结会师,兵罗霄,上山割据,进军井冈的。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座墙垣高大,四进两厢的砖木结构古楼。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风侵雨蚀
1927:南昌起义的苏联因素
作者: 徐元宫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发奎  共产国际代表  国民党  南昌起义  莫斯科  苏联因素  中共党史  张国焘  罗明纳兹  苏联解体 
描述:在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文献和著作中,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一些细节很少提及,这或许是因为缺少相关资料,或许是被过去的官方定式评价所限。本文旨在以苏联解体后陆续解密的档案材料为根据,对南昌起义
井冈星火
作者: 王丽文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军战士  毛泽东诗词  八角楼  黄洋界保卫战  少年时代  宁冈县  茅坪村  土砖  两层楼房  伟人毛泽东 
描述:扬名中外。踏上窄窄的木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有一间曾是毛泽东办公兼起居的屋子。屋内保留着80多年前的原貌:一把小小的竹制躺椅,一个简单的床架子,一方茶几,两把靠椅,还有一早已斑驳的灰黑色办
历史命运的重大抉择——甘棠湖密议与“八一”南昌起义
作者: 常玉林,陈百香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张发奎  历史命运  叶剑英  部队  南昌起义  甘棠湖  军长  叶挺  贺龙 
描述:挽救中国革命的危局,周思来、李维汉、太雷等中共中央常委正在武汉酝酿举行南昌起义,秘密调遣一批党的干部向九江、南昌集中。 正在武昌的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仍然留在、黄琪翔部队,继续做的“参座”。
上页 1 2 ... 12 13 14 1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