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艺术路径探索——以红色艺术教育品牌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为例
作者: 蔡萍,肖银芬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  音乐舞蹈史诗  《井冈山》  艺术路径 
描述: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融合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内容紧扣井冈山革命历史主题,深情颂扬了井冈山精神,为以艺术路径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提供了实例,在以艺术路径进行红色资源转化的过程中应遵循情境创设性
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的永恒坐标
作者: 陈佳友  来源:共产党员(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建军原则  中国梦  青瓦  政治工作会议  战斗力标准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军队政治工作  层林尽染  福建上杭 
描述: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 ——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的永恒坐标
作者: 陈佳友  来源:共产党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建军原则  中国梦  青瓦  政治工作会议  战斗力标准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军队政治工作  层林尽染  福建上杭 
描述: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古田会议:我党政治建军肇始
作者: 赵文鹤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求
古田会议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与启示
作者: 王增杰  来源: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古田会议  党的建设科学化  探索 
描述:科学化的行动指南;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努力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保证。
东固会师是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起始点
作者: 黄少群,牛保良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大柏地  国民党军队  赣南  红军  毛泽东  朱德  井冈山会师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据《统帅毛泽东》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他一生中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毛泽东为何如此看重东固?提起井冈山会师,人们都熟知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实现会师,不仅正式
古田会议的辉煌:毛泽东建党学说初步形成之重要标志
作者: 庹晓芹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毛泽东  党建 
描述: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党的学说之基本原理同红军党的具体建设实践相结合,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实现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古田会议对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的开创性贡献
作者: 任伟民  来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军队党的建设  政治建军  思想建党 
描述:古田会议从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两个层面,为推进军队党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具体体现为: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奠定了军队党内民主的制度基础,开辟了通过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教育进而实现思想改造的党建新路。这对初创时期军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原因新探
作者: 叶福林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柏露会议  出击赣南  东固会师 
描述: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非事先就有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设想,也不仅仅着眼于摆脱经济和军事的困局,而是综合考虑了经济上解决"给养匮乏"的问题、军事上实现"围魏救赵"的策略、政治上贯彻
古田会议:指引红军成长壮大的历史性会议
作者: 周磊,刘伟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红军  革命  成长壮大 
描述:古田会议是党和军队历史中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指出了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党和军队完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困境中的红军不断积聚革命力量,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是我军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