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北伐军在闽北·南昌起义军过汀州·创建赣南闽西芋命根据地的实践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党史工作中的几点基本要求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党史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北伐军在闽北·南昌起义军过汀州·创建赣南闽西芋命根据地的实践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党史工作中的几点基本要求
赣南三整与三湾改编之比较
作者: 唐遂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军队  支部  部队  湘赣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大余  朱德  南昌起义军  陈毅 
描述:适时地整顿部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早在建军初期,我军就非常重视整顿自己、提高自己。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向井冈山转移过程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这已为人们所熟知。南昌起义军在
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
作者: 赖文燕,傅柒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李立  建军原则  非无产阶级思想  革命斗争  中央领导  历史背景  国际共运史  游击战争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等人率领红四军,在闽西革命斗争大好形势环境中,在党中央和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把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同红四军的实际相结合,总结南昌起义两年多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逐渐认识并不断探索纠正克服红四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而得出的伟大成果。
红四军鄂豫皖肃反成因
作者: 张永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931年  教条  红四军  陈昌浩  鄂豫皖苏区  沈泽民  张国焘  成因 
描述:够全面,当年的历史要复杂得多。 鄂豫皖红军的诞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像中央红军那样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中共产党领导的正规部队,而是几乎完全由农村游击队发展而来的,带有相当浓厚的传统农民起义军的色彩。
《朱德的扁担》背后的真实历史
作者: 刘统  来源:旧闻新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1928年4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这是中共党史上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 但是一个现实问题产生了:毛泽东的队伍有2000人,朱德的队伍有2000多人,另外,跟朱德上山的湘南农民多达8000人。
陈毅在红四军“七大”前后
作者: 石言,英才,居成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前委书记  红军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九月来信”  李立三  井冈山  陈毅 
描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来到这里,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
从党的五大到八七会议——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转折
作者: 石仲泉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五大  历史转折  八七会议  陈独秀 
描述:肯定八七会议是这段历史转折的主要标志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讨论这段转折历史时,不能不评价陈独秀。陈独秀功大于过,应予平反,恢复党籍,郑重纪念。
古田会议:毛泽东在一九二九
作者: 李宝群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委  党代表  中国革命  朱德  刘安  周恩来  中国工农红军  毛泽东同志  李立三  陈毅 
描述:人物表毛泽东红四军党代表,前委书记,时三十六岁。朱德红四军军长,时四十二岁。陈毅先任红四军一纵党代表,后任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书记,时二十八岁。刘安恭朱德的同乡,密友,在川军共过事,参加过南昌起义
古田会议前后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支持
作者: 巩玉闽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古田会议决议  土地革命  红四军  毛泽东  指示信  周恩来  “九月来信”  朱毛红军  游击战争 
描述:要求红四军实行分散的意见,同意毛泽东留在红四军,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领导保证 周恩来在领导南昌起义之后,开始成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尤其是党的六大以后,他实际上是中央日常工作和军事工作的主持者。
红四军入闽第一站——武平
作者: 刘勇汉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江西寻乌  国民党军队  红四军  “围魏救赵”  毛泽东  南昌起义军  武平县  朱毛红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实现“围魏救赵”的目的,同时为了
上页 1 2 ... 15 1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