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田会议”与近代中国兵文化的转折初探
作者: 张斌奇,汪炜伟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红军  理念建军  古田会议 
描述:,与近代以来中国理念建军思潮息息相关,其所确立的建军模式亦是这种思潮的深入和科学化。某种程度上说,古田会议是数千来中国兵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种转折对于中国社会和革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与近代军阀割据的区别
作者: 刘元吉,徐守坤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权性质  近代军阀割据  中国近代史  历史  高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区别  “工农武装割据” 
描述:“工农武装割据”与近代军阀割据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独创性发展——对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作者: 高放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独创性  中心城市  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共产国际  历史考察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近代中国的独创性发展。苏联学术界至今还说共产国际早就建议中共“以农民暴动来包围城市”.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扬这种独立自主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论南昌起义中的蔡廷锴
作者: 马若义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蔡廷锴  南昌起义 
描述:蔡廷锴是近代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又率部“进贤分共”,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的复杂历程。
位居中流 力尽砥柱: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战略区的地位作用
作者: 陈伙成,陈力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略  红三军团  苏维埃运动  中央苏区  武装起义  中国红军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湘鄂赣  国民党军 
描述:近代中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基本以若干战略区的格局而展开。湘鄂赣边的斗争,不仅始终是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体位居全局的中心地带,犹如一
艰苦的探索 成功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开辟
作者: 罗炳良  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  新道路  国民党  武装割据  中国革命  毛泽东  武装夺取政权  中间党派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和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许多仁人志士艰苦奋斗,为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他们都只是起了探路的作用,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能够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
关于红二十军及其领导人
作者: 王阿寿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赣西南  近代史研究  领导机构  领导人  中国共产  土地革命时期  参谋长  少海  军长 
描述:王健英《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的变化概况》(载《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中,说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后刘铁超,政委刘士奇,后曾炳春。此说是比较含糊的,且有不确之处。
叶挺与南昌起义
作者: 杨飞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李立  汪精卫  张发奎  武装暴动  血腥屠杀  战斗精神  聂荣臻  第一枪  中国革命史 
描述:在83年前的南昌起义中,英雄的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为中国革命史谱写了极其辉煌的篇章。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近代中国杰出军事家的叶挺,更是满怀革命必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游民问题与党的策略
作者: 郑春苗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游民  近代史  半殖民地  中国革命  太平天国  洪秀全  革命战争时期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描述:游民无产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中占有一定位置。这个阶层虽然不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但它在革命中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存近代史上,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每次斗争的发展变化都与这个阶层的参加
红色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毕威卿,沙治邦,王一宁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发展 
描述:如何衡量一种文化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播、传播真实效果如何以及传播的感召力与带动性有多大。在传统中国,人们赋予了红色以权威、勇气、喜庆吉祥、美丽等意境。到了近代,特别是随着新文化运动
上页 1 2 ... 3 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