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秋收起义(二)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共产党员  宛希先  国民党反动派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总指挥  委员 
描述:上栗市村向南,过萍乡,莲花。9月23日夜,部队在萍乡20里外的芦溪宿营。毛泽东召集开了个碰头会,决定明天的行军方案。
舒国藩谈南昌起义
作者: 邓勍  来源:纵横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道路  武装起义  起义军  南昌起义  江西省  方志敏  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协会  四川省  南昌县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75周年之际,笔者随四川省文史馆的同志,在成都走访了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健在者——舒国藩。 问:舒老您当年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答:我1907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县,17岁那年考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当时学校学生会的负责人是江西地下党领导方志敏。我们两人情趣志向相投,
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作者: 张绍荣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传承  红色文化 
描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德育功能。高等教育应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夯实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以活动载体建设为重点,高扬红色文化的育人旗帜;以课堂、网络、生活等工作为根本,促进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深入人心。
红四军军部旧址:见龙居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源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向进入马图村,军部设在见龙居,朱德军长就住宿在见龙居。驻扎三天两夜后,红四军回师北。离开时,留下了一批军事骨干和部分伤员共120多人,军马12匹,枪枝170多支,轻、重机枪3挺。
井冈“挑粮小道”走笔
作者: 何小文,张颖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失败  两万五千里长征  出太行  湘赣边界  公卖处  党员干部  井冈山精神  八年抗战  革命斗争  工农兵苏维埃 
描述:井冈山有一条小道很有名,叫做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它不仅与红色政权的存在休戚相关,而且它还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八年抗战,出太行,下江南,北京,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重担
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作者: 陈俊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 
描述: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能够彰显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当前可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课堂、创建校园红色网站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为什么说国民党军宪兵团第一营也属于八一南昌起义的战斗序列?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饶吉  县人  革命军队  二营  曾扩情  战斗序列  经查  一营  起义部队  国民党军 
描述:。国民革命军总部南昌行营专员雷啸岭《十六军南昌政变杂记》中写道:"宪兵团顾浚(四川宜〔宣〕汉县人,1922年留学德国与朱德相识,1924年回国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后任该校教官、队长、国民革命军宪
依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 探索高校公寓党建工作新途经
作者: 罗小林,钟丽凤,谢云天  来源: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高校公寓  赣南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公寓  大学生公寓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资源  学生党建工作 
描述: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公寓党建工作应汲取赣南红色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公寓的新途径,建设大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以南昌市中学为例
作者: 张帮改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红色资源  路径分析 
描述:正确认识课程开发的主题、理念及目标,准确构建课程的基本构架,并且需要不断创新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形式,真正使红色精神融入中学校本课程之中,真正发挥红色精神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
如何辩证看秋收起义
作者: 马海鹰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勇斗争  宣告失败  国民党反动派  革命群众  士兵委员会  三湾  粗略分析  国共合作  一盏明灯  国民党右派 
描述:的领导下,有力的组织了三次著名的起义。尽管当时由共产国际主导的起义在准备上有些仓促,思想上有些盲。但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给他们造成从未有过的震撼。可是,在如今的史学界和部分民众心里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