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陈独秀:中共“五”到“八七会议”
作者: 胡明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反思  陈独秀 
描述: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的“四一二事件”以后,中共从1927年4月27日召开“五”到8月7日召开“八七会议”,其政策经过了一系列大幅度的戏剧性动荡和摇摆,并造成了革命的失败。虽然作为总书记的陈独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共产国际的横加干涉和左右动摇也是造成这一结局的重要原因。
论中共五与"八七会议"的关系
作者: 项晨光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五大  思想基础  八七会议 
描述:中共五通过了一系列的蕴含着许多正确原则和科学内容的"议决案"、"宣言",为"八七会议"确立新的革命方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中共五中的一些"左"右倾观点对"八七会议"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纷争与古田会议
作者: 余伯流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第九次代表大会  党内  古田会议  第七次代表大会  回避  争论  中共 
描述:研究古田会议(即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探讨它与党和军队建设这个主题,必然要触及古田会议前党和军队建设中的一场党内争论,即中共红4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争论(简称“七”纷争)。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更深层地了解古田会议的历史底蕴及其重大意义。
也谈红四军党的“七
作者: 盖军,陈伙成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原则  毛泽东  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地区  集权制  领导人  中国工农红军  七大  极端民主化  代表大会 
描述: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红四军党的“七”),涉及到创建根据地和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分歧,以及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的责任和态度,并与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形成因果关系。因此,如
试论八七会议到“六”的工作转变
作者: 金再及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暴动  新时期  重大意义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秋收起义  中央  社会主义革命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 
描述:从党的八七会议到"六",即从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变中关键的一年。大革命时期,我党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革命的。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国共合作
从中共五到“八七”会议:中共领导核心的转移
作者: 姚金果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瞿秋白  核心转移  陈独秀 
描述:本文探讨了中共领导核心从陈独秀向瞿秋白转移的全过程。本文认为,中共五之前陈独秀的领导已受到指责;五上陈独秀虽然继续当选为总书记,但其领导地位已经动摇。与此同时,与莫斯科有着更密切关系的瞿秋白则
八七会议使党进了一步
作者: 扬帆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毛主席  邓小平同志  罗亦农  蔡和森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  右倾机会主义 
描述:、蔡和森、罗亦农、邓中夏、张太雷、陈乔年同志以及邓小平同志出席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步”。八七会议召开的时候,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正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
论红色文化的四特点
作者: 魏登云  来源:沧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性  红色文化  民族性  特点 
描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文化融于一体,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四特点,即民族性——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之根脉;人民性——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之动力;时代性——红色文化与时俱进之生命;开放性——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之法宝。
《三纪律六项注意》沙田诞生始末
作者: 龙开富,李运英  来源:档案时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桂东县  大农村  毛泽东  集市  纪律  井冈山 
描述: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从井冈山运动到湖南南部的桂东县沙田镇,准备接应湘南暴动的朱德部队。该镇是湘南的三农村圩镇(集市)之一。
毛泽东在荆竹山和李家坪宣布“三纪律六项注意”
作者: 单润芝,贺永泉,摄  来源: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工作  工农革命军  人民群众  部队  毛泽东  陈士榘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纪律教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大家一定要和王佐司令的部队和山上的人民群众搞好关系,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转引自陈士榘:《三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随后,他有针对性
上页 1 2 3 ... 30 3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