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形态
作者: 张颢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红色资源  精神形态 
描述: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进程中生成的以革命遗迹作为物质载体的精神形态.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井冈山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延安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飞跃,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红色歌谣人称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
作者: 汪婷婷,尹科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人称系统  人际意义 
描述:。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以赣南苏区红色歌谣为研究对象,对红色歌谣的人称系统如何承载人际意义作深入探讨,即歌谣的人称系统如何帮助演唱者影响听众,从而揭示演唱者与听众的人际关系
肃AB团中的党员、党组织与群众
作者: 师义帆  来源:苏区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工作  肃AB团  组织生活  党员结构  江西苏区 
描述:肃反运动中江西苏区党组织的基层状态,如党员干部构成、党组织的运作与改造、党群关系等,反映出党的方针政策与实际运作之间存在的张力。1927年后,中共江西党组织中知识分子比重较大,在肃AB团中,党内
太平军与红四军在闽西不同结局成因探析
作者: 汤道富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红四军  太平军  成因 
描述:的结局值得我们深思,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与各自不同的指导思想、革命纲领、群众路线、军队性质、军队素质和战略战术有密切关系。太平军和红四军在闽西的活动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作者: 徐文学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九一八事变  工人阶级 
描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正确地领导了统一战线,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三个阶级的联盟从一九二七年七月大革命失败到一力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这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反“改组派”斗争考析
作者: 王鹏程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根据地  原因  反“改组派”  冤案 
描述:国民党“改组派”作为汪精卫向蒋介石争权夺利的工具 ,于 1 931年 1月即被迫宣布解散 ,它从未打入根据地内部进行破坏活动。但是 1 931年至 1 934年间 ,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块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层政权建设中群众动员的经验与启示:重温《才溪乡调查》
作者: 俞歌春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才溪乡调查  苏维埃政权建设  群众动员 
描述:体现在关心群众生活,注重经济动员配合政治动员,完成苏维埃各项任务;群众选举群众监督建设工农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密切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军事制度建设的指导
作者: 王法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领导体制  武装力量体制  发展壮大  人民军队  红军  毛泽东  制度建设  军事工作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为适应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深刻阐明党对军事工作和军队的领导、军队内部的民主管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武装力量体制、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和参加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军事制度建设的指导
作者: 王法安  来源:军事历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区域  古田会议决议  武装力量体制  地方部队  井冈山时期  井冈山斗争  武装割据  士兵委员会  苏维埃政府  军事工作 
描述: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为适应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深刻阐明党对军事工作和军队的领导、军队内部的民主管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武装力量体制、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和参加战争
我党媒介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特征: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
作者: 胡正强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媒介批评  土地革命战争  特征  中国共产党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媒介批评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批评主体和批评客体的特殊性,使列宁的报刊功能观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表述报纸与组织关系时的权威话语,直接规制了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媒介批评的思维价值取向。
上页 1 2 ... 15 16 17 ... 21 2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