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的价值运用
作者: 何军新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按照贴近实际
论《古田会议决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作者: 邹慧  来源:神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古田会议决议》 
描述: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特定的方法,《古田会议决议》作为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反映出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灵活运用了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批评自我批评法、形象教育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红色文化网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青少年  革命传统教育  执政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  毛泽东思想  红色  文化宝库 
描述:红色文化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国际交往实践中创造的社会历史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推动社会进步的部分。
中国红色文化网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邓小平理论  交往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民族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  马列主义  社会历史文化  毛泽东思想  红色 
描述:红色文化网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国际交往实践中创造的社会历史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推动社会进步的部分。
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
作者: 张胜武  来源:神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  革命传统教育  精神文化  红色资源  先进文化  德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族精神教育  物质文化 
描述: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灵魂。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史实的遗址、实
八七会议前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作者: 张彦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毛泽东  土地  八七会议  农民 
描述:理论实践相结合,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以武装斗争夺取革命政权取得革命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红色文化的社会地位教育价值的探讨:以江西赣文化研究为例
作者: 李井红  来源:神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社会地位  赣文化 
描述:、民俗等方面,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弘扬赣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经过演化发展,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作者: 周琰培  来源:神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在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内在同一性.本文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核,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加强红色文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红色教育文化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巨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作者: 王良秋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俄道路  探索曲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28年来走过的革命历史轨迹;苏俄"中心城市"突破道路是俄国革命实践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弘扬赣南革命文化传统 开发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关于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几个认识和思考
作者: 陈席荣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苏区  红色文化资源 
描述:赣南苏区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扬弃、淘汰那些土地革命斗争不适应的旧文化、旧特质;另一方面双吸收、融合了那些适合现实革命斗争的新文化、新特质。经过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融化、整合,使深厚的赣南民族文化在新的文化积累中实现了突变和飞跃。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