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析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作者: 廖学勇,聂小凤,朱盈  来源:数字化用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浅析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我国的学校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合格的人才应该是“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新世纪人才成长的方向和质量。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
作者: 钟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途径  赣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红色文化资源 
描述:赣南地区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作为高校教育者,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路径,拓宽渠道,才能最终凝练出既符合实际又深获认可的途径和方式。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本文当代大学生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
作者: 钟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途径  赣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红色文化资源 
描述:赣南地区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作为高校教育者,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路径,拓宽渠道,才能最终凝练出既符合实际又深获认可的途径和方式。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本文当代大学生
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朱德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作者: 庹平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  南昌起义  “赣南三整”  朱德  游击战  井冈山 
描述: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装力量;他吸取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在湘粤赣边界地区寻找立足点,继毛泽东之后领导新生人民军队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他指导部队实行作战形式的重大转变,由攻打
为什么说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落脚”最早是在三湾提出来的?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议讨论  部队  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毛泽东  井冈山 
描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会师以后,前委会议讨论决定,沿湘赣边界南下,湘南退却。但是,后来在南下途中改变了退却终点,选择了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这一重大决定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红四军政治保卫工作研究
作者: 夏天  来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保卫工作  红四军  古田会议 
描述:红四军(朱毛红军)的历史在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中有着及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一时期做出的《古田会议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纲领,奠定了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础。鉴于此,在红四军所确立
古田会议对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的开创性贡献
作者: 任伟民  来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军队党的建设  政治建军  思想建党 
描述:古田会议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两个层面,为推进军队党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具体体现为: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奠定了军队党内民主的制度基础,开辟了通过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教育进而实现思想改造的党建新路。这对初创时期军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
红四军党的七大决议案探析
作者: 戴洪波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第三方观点  陈毅 
描述:朱德、毛泽东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难免意见分歧。为了解决朱、毛争论,1929年6月22日,由陈毅主持,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召开,陈毅以第三方观点客观评判朱、毛争论,大会最终通过了《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毛泽东指挥兵力的变化
作者: 李戈瑞  来源:湘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赣边界  宛希先  湘南特委  袁文  三湾改编  罗霄山脉中段  宁冈县  秋收暴动  起义部队 
描述: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面对强势敌军的进攻,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辗转上千公里到达井冈山。毛泽东通过当地党组织联系和介绍,说服了绿林武装,得以进驻井冈山,找到了革命
毛泽东与朱德在古田会议前的分歧:“集权”还是“分权”
作者:暂无 来源:共产党员(河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伍若兰  大柏地战斗  “八七”会议  大余县  士兵委员会  分兵游击  革命斗争  革命战争时期  军事工作  大汾 
描述:1929年1月14日黎明,“陈毅与朱德、毛泽东一起,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当晚,在大汾歼灭守敌一个营,随后日夜兼程大余县城进发。而当时的大余县城并无敌军设防,所以红军不费一弹就占领这座县城。但当时的“大余县毕竟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革命斗争基础的地
上页 1 2 ... 16 1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