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田会议前毛泽东、朱德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上)
作者: 胡居成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党代表  古田会议  南昌起义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德  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  陈毅 
描述:,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5月任军委书记。他们同心协力,指挥红四军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大井『读书石』的见证
作者: 魏清源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  读书  毛泽东同志  井冈山 
描述:1927年10月24日,这是井冈山人民不可忘记的一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与敌人辗转周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荆竹山越过双马石来到了大井.
井冈山时期第三次反“会剿”几个问题之我见
作者: 江凤兰,周声柱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时期  第三次反“会剿”  “围魏救赵”  “战略引退” 
描述: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史用力甚勤,成果颇丰。但也有不少问题需作进一步探讨,比如,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下山是继红四军主力出发赣南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引退”,而不是标明井冈山保卫战的失败,更不
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到政治委员制度的变化——兼论红四军政治委员制度的由来
作者: 王建强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党代表制度  政治委员制度 
描述:政治委员制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政治工作制度之一,也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制度之一。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发展为政治委员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一复杂过程的阐述,探求了政治委员制度的本质,说明了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是在结合中国革命和红军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的。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上井冈山几个问题的考证
作者: 刘受初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题  平江起义  红五军  考证  井冈山 
描述:1、滕代远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一团党支部对平江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2、参加平江起义的还有三团三营和随营学校以及平江全县总暴动.3、平江起义的时间,一团是22日,而不是23日;三团三营及随营学校是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上井冈山几个问题的考证
作者: 刘受初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题  平江起义  红五军  考证  井冈山 
描述:1、滕代远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一团党支部对平江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2、参加平江起义的还有三团三营和随营学校以及平江全县总暴动。3、平江起义的时间,一团是22日,而不是23日;三团三营及随营学校是
井冈山学院发掘红色资源井冈山精神入课堂/东华理工学院创节俭校园/赣南师院在江西率先开通学生职业测评系统
作者: 彭福平,徐光明,张立亭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井冈山学院发掘红色资源井冈山精神入课堂/东华理工学院创节俭校园/赣南师院在江西率先开通学生职业测评系统
浅析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郭向荣,马永红,万桃涛  来源:沧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红色资源  西柏坡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描述:理论和历史的角度概括和揭示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即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创新气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这对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上页 1 2 ... 4 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