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江西红色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作者: 甘红平,胡云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红色资源  高校德育  价值 
描述:江西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深入研究江西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和科学利用各地区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及育人功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试论区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
作者: 胡云,叶桉,金春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描述: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将红色资源与学风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略论江西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作者: 江艳,叶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  江西红色文化 
描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比较全面和深刻地分析了江西红色文化的载体、内涵和特征,就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挑战条件下,如何运用这一宝贵文化资源,创新学生党建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
江西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
作者: 叶桉,李星,刘琳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途径  红色文化  思考  内涵  高校党建 
描述:江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摇篮。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
论区域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
作者: 舒醒,路丽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红色文化  区域红色文化 
描述: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之有效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江西红色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
红色资源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价值
作者: 胡云,甘红平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大学生  价值  社会责任感 
描述:为主要内涵的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优势,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红色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研究
作者: 饶勇,涂冰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员教育  红色文化  大学生 
描述:和情感上的认同度还没有深入到行为程度。为推动红色文化进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场合,结合不同的特色活动,解放思想,开辟多种教育形式,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凝心聚力、共研八一精神、明确方向、打造文化品牌——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暨“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综述
作者: 李芸,叶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栏建设  八一精神  研讨会  南昌起义 
描述:为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2015年8月1日"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八一精神的研究方法
论八一精神与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作者: 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精神  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软实力 
描述: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探析
作者: 刘琳,叶桉,宋庆梅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它蕴藏着巨大的教化价值,发挥其情感感召力、文化熏陶能力以及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