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宣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期  价值意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描述:韩玲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
红色资源的构成探析
作者: 张颢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成  物质形态  红色资源  精神形态 
描述: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红色资源的构成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按时限划分,红色资源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资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资源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红色资源三个方面。
红色资源是老区人实现中国梦的巨大财富
作者: 李云飞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建设项目  红色资源  精神财富  扶贫开发  文化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载体  革命老区  红军时期 
描述:"智勇坚定,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作为红军时期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共和国建设初期、在改革开放以来,"排难创新,负重自强,攻坚克难,永争一流",抒写
基于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研究
作者: 鄢俊,钟志宏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教育  相结合  多种文化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  大学生文化  红色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面临多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上大学生文化水平层次较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增强,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
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基于《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的几点启示
作者: 朱丹梅  来源: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作风建设  《谭政报告》 
描述: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大政治优势,这些作风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基于《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的几点启示
作者: 朱丹梅  来源:青年与社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作风建设  《谭政报告》 
描述: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大政治优势,这些作风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论20世纪以来中国红色文化的嬗变与重构
作者: 魏本权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构  红色文化  嬗变 
描述:、解放区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一跃而为主流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全面释放,红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红色资源开发的原因及时代价值
作者: 于海龙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原因  红色资源  时代价值 
描述:红色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取得新中国的建立,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努力奋斗留下的历史遗产。如今,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考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力均显著
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作者: 樊安群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朱德  周恩来  八·七会议 
描述:对南昌起义的评价问题,由于周恩来长期坚持低调,在党史宣传上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即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未超出"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定论。似乎在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关头,南昌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哲学思考
作者: 褚晓明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在指引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理论和思想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毫不隐晦地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