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南昌起义与“左派国民党的旗帜”
作者: 龚家珪  来源:当代财经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苏维埃  国民党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革命  八一起义 
描述:,成立了新政府,建立了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树起了革命大旗。然而,当时树立起的革命大旗并不是共产党、苏维埃的大旗,而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帜”。其史实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 赵国良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瞿秋白  红色政权  毛泽东  中共六大  《井冈山的斗争》  思想发展  游击战争 
描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提出到最后形成作为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瞿秋白的《农村的游击战争之前途》和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可分别作为前两个阶段的标志。第三个阶段即完成阶段是以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为标志的,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商行政管理
作者: 福建,江西,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写小组  来源:工商出版社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76  年谱  1949  毛泽东(1893  1976) 
描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商行政管理
共产国际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作者: 孙其明  来源:学术界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苏维埃政权  武装暴动  立三路线  苏维埃共和国  工农群众  中共六大  农村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的工农武装暴动,以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并错误地反对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多次强调,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基本的、内在的社会经济内容”,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大胆而坚决地贸彻执行武装工农群众的政策”。大
从“分治”思想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
作者: 黄常源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继承  中国革命  毛泽东  政治主张  工农武装割据  客观规律  共和国  分治 
描述: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在中国首先树起这面旗帜,绝非没有任何思想基础的偶然创举,从思想继承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在一九二。年提出的“湖南共和国”政治主张中,对“分治”思想的探索,实际上已不自觉地触及到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孕育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原始细胞和萌芽胚胎。
学习秋收起义的伟大实践
作者: 刘正  来源:湘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历史地位  主要力量  秋收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共产党  农村革命根据地  伟大实践  中国革命史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第二,秋收起义率先实行了把革命的主要力量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变。第三,秋收起义不仅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而且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军队建立了民主制度,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第四,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争取
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论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历程
作者: 邹吉川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  民族民主革命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革命战争  毛泽东  黄埔军校  军队 
描述: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对外不能独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只能靠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来完成。因此,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的河南暴动
作者: 单国新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暴动  国民党  会议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  农民武装  农民革命  河南  农民运动  集团军  军阀 
描述:一、大革命失败后的河南形势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代替北洋旧军阀建立起全国的统治。这个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
柏露会议决定红四军下山目的浅探
作者: 罗惠兰  来源:求实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浅探  综合报告  会议决定  中国新民主主义  彭德怀  红四军  “围魏救赵”  红军  井冈山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 
描述: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红四军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作出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的决定。这一决定的提出,客观上促使了赣南根据地的建立,因而有不少的党史专著都认定这次会议决定红军下山“是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持这一观点的有:李新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通史》;胡华的《中国革命史讲义》;马齐彬
对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战略决策的两点看法
作者: 郭文亮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赣边界  结合分析  部队  南昌起义  广东  中国革命  战略方向  战略决策  海陆丰  农民运动 
描述: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战略决策普遍持否定态度,并进而认为这是导致南昌起义最后失利的原因之一。对此,我想结合分析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谈谈自已的两点看法。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根据地作依托,才能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但到什么地方去建立根据地,是要受当时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