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赣南三整”的功绩
作者: 吴方宁  来源:求实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旧军队  统一战线  部队  南昌起义  战略战术  无产阶级军事路线  朱德  农民运动  游击战  工作中心 
描述:一九二七年,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受挫后,由陈毅同志辅佐,领导起义军余部江西南部山区进行的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简称“赣南三整”),对部队性质上由旧式军队到新型军队的转变;战略战术上由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战略决策的两点看法
作者: 郭文亮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赣边界  结合分析  部队  南昌起义  广东  中国革命  战略方向  战略决策  海陆丰  农民运动 
描述: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战略决策普遍持否定态度,并进而认为这是导致南昌起义最后失利的原因之一。对此,我想结合分析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谈谈自已的两点看法。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根据地作依托,才能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但到什么地方去建立根据地,是要受当时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战略决策的两点看法
作者: 郭文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赣边界  结合分析  部队  南昌起义  广东  中国革命  战略方向  战略决策  海陆丰  农民运动 
描述: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战略决策的两点看法
朱德与“赣南三整”
作者: 李同庆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部队  南昌起义  革命  朱德  1927年  失败 
描述: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潮汕失败后,由于革命征途的更加艰险,因而部队思想十分动乱。针对当时部队可能被失败主义瓦解的严重局面,朱德为了巩固这支部队,保留革命的种子,挺身而出于1927年10R初至11月下旬,
对“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
作者: 夏道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  井冈山斗争  武装起义  部队  南昌起义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周恩来  蔡和森  叶挺 
描述:一、“八一”南昌起义问题 (一)南昌起义的决定问题 南昌起义何时何地怎样决定的,长时间没有定论。是谁首先提出南昌起义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毛泽东提出的;一说是周恩来提出的;一说是蔡和森提出的。南昌起义是何时决定的?也有三种说法:一说是
对“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
作者: 夏道汉  来源:求实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  井冈山斗争  武装起义  部队  南昌起义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周恩来  蔡和森  叶挺 
描述:一、“八一”南昌起义问题 (一)南昌起义的决定问题 南昌起义何时何地怎样决定的,长时间没有定论。是谁首先提出南昌起义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毛泽东提出的;一说是周恩来提出的;一说是蔡和森提出的。南昌起义是何时决定的?也有三种说法:一说是
试论南昌起义的谭平山
作者: 田利军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谭平山  张发奎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  暴动  张国焘  叶挺  贺龙  李立三  恽代英 
描述: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篇章。当时曾为共产党员的谭平山参加了起义的全过程。他起义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起了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略论党的政治工作南昌起义军中的作用
作者: 丁良珠,夏宏根  来源:学术讨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略论党的政治工作南昌起义军中的作用
试论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 胡松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赣边界  武装起义  部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秋收暴动  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这两次起义的研究,无论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成果亦相当丰硕。本文试图已有
福建省纪念南昌起义六十周年学术论论会概要
作者: 钟鼎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征  闽西  参差不齐  地方党组织  广东  动频率  序列比较  南昌起义军  兵力  间接控制 
描述:一、南昌起义军的兵力新考。南昌起义队伍是由我党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各路部队,短时期内组成的,其建制、序列比较复杂,各支队伍的人数参差不齐,又经过多次的变化:起义的消耗;起义后的扩编;壬田、会昌战役的损失等,致使起义军短时期内,兵力变动频率较大。而长期以来
上页 1 2 ... 15 1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