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之三:南昌起义决策内幕
作者: 沈谦芳  来源:共产党员(河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武装暴动  国民党反动派  武装起义  武装反抗  中国共产党创建  中共六大  聂荣臻  第一枪  起义部队 
描述: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个伟大的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标志着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南昌,因此成为人民军队的摇篮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获胜缘由辨析
作者: 杨帆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洋界  国民党  红军  保卫战 
描述:黄洋界保卫战并不是十分复杂的历史事件,但多年来,学界对于红军获胜缘由的分析,基于教育和宣传的需要,仅仅从红军的角度出发,因此略显单薄。通过全面考察国共双方与这段历史有关的所有材料可以看出,红军获胜不仅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还与"进剿"的湘赣军队之间的钩心斗角、政府领导人与军队实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分不开。
黄洋界保卫战中共获胜缘由之辨析
作者: 杨帆  来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洋界  获胜  缘由  保卫战 
描述:的所有材料,认为黄洋界保卫战中共获胜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努力,还与“进剿”的湘赣军队之间的勾心斗角、政府领导人与军队实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分不开。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比较探析
作者: 金亨煜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及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的屠杀和统治而举行的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三大武装起义,在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革命道路的探索、历史意义与评价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对此,我们就有关方面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黄洋界保卫战中共获胜缘由之辨析
作者: 杨帆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中国国民党  黄洋界保卫战  赣军  中国共产党  湘军 
描述:,中共在黄洋界保卫战中获胜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努力,还与"进剿"的湘赣军队之间的勾心斗角、政府领导人与军队实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分不开。进剿的湘赣军队出于复杂的利益盘算,既要保存自身实力,又要应付
“八一”南昌起义始末
作者: 路苄  来源:山东农机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务委员会  李立  朱培德  汪精卫  张发奎  国民党反动派  政治状况  九军  工农运动  二七 
描述:军、第二十军,已被调到九江和南昌一带;国民党反动朱培德的第三军、第九军移驻樟树、临川,程潜的第六军向南昌集中,有包围第
八一南昌起义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生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反动派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南昌起义  共产党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描述: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南昌起义为何以国民党的名义
作者: 杨建民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立  张发奎  武装起义  武装反抗  于右任  《民国日报》  中共党史  反共政策  第一枪  起义部队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但是,这场由共产党领导的,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起义,最初扯起来的大旗上,却是国民党的标志
南昌起义险遭共产国际阻止
作者: 刘波  来源: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领导人  李立  张发奎  武装起义  聂荣臻  罗明纳兹  东征  南昌城  苏联顾问  起义部队 
描述:1927年7月底,有着"铁军"之称的叶挺部队第11军和贺龙所部第20军等队伍齐聚南昌城。一时间,南昌市民热烈欢迎,到处彩旗飞舞、口号阵阵,一"东征讨蒋"的繁忙景象。在南昌城内的江西大旅社,周恩来
浅析八七会议的著名论断
作者: 马超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