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共党史专题讲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党史  研究资料 
描述:中共党史专题讲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商业-在反“封锁”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红色商业
作者: 海振忠  来源:商业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党  反“封锁”  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十年内战时期  屠杀政策  工农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经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描述:十年内战时期,为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及其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多次武装起义,创建十五块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民主政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革命根据地里,进行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是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夺取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概述
作者: 唐滔默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围剿”  财政政策  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财政工作  财政收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长征  土地税 
描述:革命根据地财政的建立和发展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政权建设。在武装斗争取得了胜利的地区,首要的任务是建立革命政权,成立工农民主政府,进行土地革命;同时要开展革命的财政工作,以保障红军和根据地脱产工作人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概述
作者: 唐滔默  来源:报刊资料选汇(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围剿”  财政政策  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财政工作  财政收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长征  土地税 
描述:革命根据地财政的建立和发展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政权建设。在武装斗争取得了胜利的地区,首要的任务是建立革命政权,成立工农民主政府,进行土地革命;同时要开展革命的财政工作,以保障红军和根据地脱产工作人员
严字当头 无往不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财政监督和财政纪律
作者: 唐滔默  来源:中国财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都有本身的财务活动,一收一支无不关系到财物的节省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单位的财政监督,防止违反政策、违反制度和贫污
“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战略的总概念
作者: 郑英年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略  红色政权  主要标志  革命战争  农民革命  总概念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战争思想  中国农民 
描述: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显示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已在实践中形成着,而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的理论形态的形成,则体现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里,主要标志是创立了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战略的总概念——“工农武装割据”。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富农问题
作者: 吴钧善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农经济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共产国际  富裕中农  小地主  剥削方式  消灭富农  富农政策  土地问题 
描述:富农问题,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问题,能否正确对待,对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争取革命的胜利关系极大。本文拟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左”倾错误所造成的曲折,作一粗略的考察,並总结正反经验从中吸取教益。
论肃“AB团”的根本错误
作者: 杨宏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卓越贡献  反革命罪  江西省  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  领导人  王明  南京  代表大会  南昌 
描述:一九三○年下半年开始,各革命根据地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所谓肃“AB团”的行动,尤其是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之后,这种行动日甚一日,逮捕关押和杀害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同志,其中有不少是对革命有卓越贡献
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及其分兵
作者: 刘宝联  来源:闽西党史资料通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及其分兵
从“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看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作者: 方小年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群众  中国革命  重要性  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  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同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赎买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它们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形式:即首先
上页 1 2 ... 6 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