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田会议决议》80年历史回顾及启示
作者: 赵志军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古田会议  政治工作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描述:,是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辉典范,重温《决议》对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从思想上建党、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熔铸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启示意义
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作者: 吴文春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 
描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主要理论内容已形成,二是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福建古田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新阶段,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古田会议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作者: 罗平汉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古田会议  思想路线 
描述:毛泽东1929年6月在致林彪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30年5月写作的《调查工作》一文,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进一步深化。
古田会议关于党的建设原则的确立及其意义
作者: 蒋伯英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党原则  古田会议  党的建设 
描述:192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即井冈山时期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经验,经过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实践,在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指导下,并在上杭古田召开
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 钟昌火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里程碑  古田会议决议  理论研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建设  中共福建省委  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  党史研究 
描述:。该会议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同时,它还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因此,古田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古田会议与党的建设:重温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作者: 李蕙芬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29年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在政治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提出了党内批评、党内教育、调查研究等一系列光辉思想,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使当时红四军的党员深受教育,而且对开展正确的党内批评、防止批评的庸俗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光辉思想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问题研究
作者: 李斌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红色文化资源 
描述:江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利用这些资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手段,对江西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具有加速作用。当前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推进存在着挖掘深度
古田会议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探讨
作者: 徐凯旋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建设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是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三是红军中存在的问题。古田会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
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形成的几个问题
作者: 张美琴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中心论  实践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  乡村中心论 
描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九月来信”加速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古田会议决议保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实现,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形成。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
作者: 周艳红,刘军慧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心理机制  红色文化  认同 
描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的认同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内涵理念过于高远、传播途径过于官方、传播方式过于显形、传播主体过于懈怠、传播载体过于功利。厘清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认知—认可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