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区域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
作者: 胡云,叶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区域红色资源  运用 
描述: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深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江西留下了以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等为代表的丰富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好区域红色资源,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
作者: 王新生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联共(布)  苏维埃  南昌起义  共产国际 
描述:南昌起义从酝酿到起义都是在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后联共(布)、共产国际高层密切注视着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进程,并做出了许多决议和指导意见.虽然联共(布)、共产国际远离中国,对
南昌起义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 徐占权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起义背景  南昌起义  起义重大意义  起义经过 
描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
南昌起义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 徐占权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起义背景  南昌起义  起义重大意义  起义经过 
描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
八一南昌起义精神永存
作者: 姜廷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南昌起义  永存  精神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
八一南昌起义精神永存
作者: 姜廷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南昌起义  永存  精神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苹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
江西红色文化内涵的哲学思考
作者: 钟英法,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实践  自由  江西红色文化  真理 
描述:江西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形成过程。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展开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作者: 叶桉,胡云,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苏区精神弘扬  八一  井冈山 
描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苏区干部好作风与新时期和谐党群关系的营造:兼论红色文化与党的作风建设
作者: 舒醒,叶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群关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  红色文化 
描述: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及其影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