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几七会议:八七会议召开原因之我见
作者: 李良明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八七会议  联共(布) 
描述:八七会议的召开,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和决定的。八七会议召开的真实原因,一是为了必须尽快纠正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的错误,说明共产国际执委会方针的正确性;二是统一中共中央领导和全体党员的思想,承认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只能由中共中央前领导者陈独秀负责,不能让共产国际、特别是斯大林承担失败的责任。
瞿秋白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作者: 鲁振祥  来源:瞿秋白研究文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明了的,因此这条道路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逐步开辟的这条道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来说,是一条革命的新道路。
试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及启示
作者: 王跃勇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相结合  中国革命  从实际出发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武装夺取政权  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从理论上反复论述了中国革命这一胜利的道路,给予这条道路以完整的科学体系。
使南昌起义时间三次变动的三个关键人物
作者: 杨飞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地位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历史  关键人物  武装夺取政权  张国焘  周恩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建立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了武装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作者: 徐艳萍  来源:当代青年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青少年  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资源 
描述:与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保障措施有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与研究;组织编写《红色中国》教育读本;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在红色资源地依法竖立革命历史纪事碑。
毛泽东关于农村根据地基层政权组织形式问题的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教学交流·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根据地政权  毛泽东  工农兵代表会 
描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将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了乡村,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政权,探索农村根据地基层政权组织形式问题。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对于红色的工农政权的组织形式
从党的五大到八七会议——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转折
作者: 石仲泉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五大  历史转折  八七会议  陈独秀 
描述: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过去讲这段转折历史往往只讲八七会议,对党的五大则缺乏研究。将党的五大和八七会议联系起来研究,可以把这段具有转折意义的特殊历史研究得更全面一些。在
八位元帅与南昌起义
作者: 胡兆才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部队  南昌起义  元帅  主力  叶挺独立团  贺龙 
描述:1927年8月1日凌晨,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中国共产党人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揭开
百岁老人彭猗兰:我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作者: 彭猗兰,贾晓明,胡静华  来源:纵横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导员  百岁老人  香港  部队  南昌起义  女生  黄埔军校  革命委员会  周恩来  武汉 
描述:在八一南昌起义81周年来临之际,我有幸采访到了参加南昌起义极少数健在者之一的百岁老人彭猗兰。彭老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
关于八七会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郭德宏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题  研究  八七会议 
描述:八七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转折点"或"转折关键",但不像后来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那么彻底,因而不能将它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并列;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