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作者: 刘润为  来源:红旗文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红  社会主义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人民  新民主主义文化  红色 
描述:内涵的文化种类。从光学的角度说,红色是可见光谱中波长大约为630至750纳米的长波末端的颜色。由于它类似人体新鲜血液的颜色,所以中国人民往往赋予它以希望、热烈、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象征意味。
红色文化论
作者: 刘润为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种类  弘扬者  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华优秀传统  社会主义文化  红色文化  文化论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下关惨案 
描述:内涵的文化种类。从光学的角度说,红色是可见光谱中波长大约为630至750纳米的长波末端的颜色。由于它类似新鲜血液的颜色,所以中国人民往往赋予它以希望、热烈、勇敢、创造、
红色文化在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欧俊锋  来源:家教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土特产  红色文化  包装设计 
描述:赣南是一块富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南人民在开创苏维埃革命运动实践中,留下厚重的红色文化,孕育的光荣革命传统,奠定了赣南在中国红色文化中独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
红色资源的发生学考察
作者: 聂国林,陈世润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生学  考察  红色资源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红色资源发生的文化源泉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论基础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依据是
加强培养90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的几点建议
作者: 金子艺,陈春燕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90后大学生  红色文化 
描述:"红色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发展的,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也汲取了西方
斯大林为何要阻止南昌起义
作者: 徐元宫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军队  共产国际代表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  阻止  斯大林  暴动  罗明纳兹  有关问题 
描述: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之所以以"独立"定论,是因为南昌起义除了最初有共产国际参与策动外,整个过程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反之,还被斯大林阻止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密切联系  共产党领导  建设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人民武装  农村革命根据地  有机结合 
描述: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革命力量  共产党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根据地建设  人民武装 
描述: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密切联系  共产党领导  建设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人民武装  农村革命根据地  有机结合 
描述: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温史鉴今话作风:重读毛泽东同志《古田会议决议》、《才溪乡调查》
作者: 叶双瑜  来源:海峡通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才溪乡调查》  《古田会议决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史鉴  转变作风  重读  毛泽东同志 
描述: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各级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 。
上页 1 2 ... 5 6 7 ... 8 9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