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叶剑英与南昌起义
作者: 汤家玉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国民政府  汪精卫  张发奎  唐生智  东征军  主要战场  李世安  孙传芳  王柏龄  总政治部主任 
描述:叶剑英是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积极促成八一南昌起义。吉安枪声震四方:为南昌起义做预演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江西是北伐战争的主要
南昌起义 九江策划
作者: 柳秋荣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名城  人民军队  组织策划  国民党反动派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九江 
描述: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起义在我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九江,这座历史名城,在这次起义
浅谈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
作者: 周少玲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  红军  蒋介石  毛泽东  军事斗争  苏区  苏维埃政府  共产党 
描述:歌谣,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江西人民,尤其是赣南老表,历来就喜欢唱山歌、小调.自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后,翻身做了主人的苏区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广泛开展红色
井冈“挑粮小道”走笔
作者: 何小文,张颖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失败  两万五千里长征  出太行  湘赣边界  公卖处  党员干部  井冈山精神  八年抗战  革命斗争  工农兵苏维埃 
描述:井冈山有一条小道很有名,叫做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它不仅与红色政权的存在休戚相关,而且它还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八年抗战,出太行,下江南,进北京,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重担
井冈春兰——伍若兰小记
作者: 王勤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红四军  农民组织  蒋介石  毛泽东  朱德  井冈山区  苏维埃政府  农民运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井冈兰是生长在井冈山区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每逢新春之际。井冈兰便迎着寒意未尽的山风,绽出一朵朵洁白无瑕的花朵,飘溢着阵阵幽雅的清香,沁人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凝望着井冈春兰楚楚动人的风采
红色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形态
作者: 张颢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红色资源  精神形态 
描述: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进程中生成的以革命遗迹作为物质载体的精神形态。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井冈山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延安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飞跃,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闽西陨落的一颗璀璨将星——记红四军军长王良
作者: 曹树强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王良  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 
描述:王良,四川綦江人,红四军军长。他生逢革命时代,追求进步和光明,21岁投笔从戎,跻身黄埔军校,锤炼成为坚定的共产党人。南昌起义后,他紧追革命洪流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将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
平江起义后的滕代远
作者: 滕久昕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为创建和发展湘鄂赣苏区,同时为保卫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彭、滕领兵平、修、铜边境休整 1928年7月,正当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平江起义的枪声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湘鄂赣,轰动了全中国。
试论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 黄仲芳,文尚卿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莲花决策  引兵井冈  历史意义  毛泽东 
描述: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对井冈山已经有所了解;二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军力情况使退向湘南割据汝城的计划已经变得不可能;四是毛泽东一路上对宁冈、永新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密切联系  共产党领导  建设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人民武装  农村革命根据地  有机结合 
描述: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